--湖南信息學院“湘信傳薪火,沅水潤童心”團隊
(通訊員 鄒湉靚 宋春燕)7月11日,由湖南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組成的“湘信傳薪火,沅水潤童心”團隊在蔣家垅社區開展一堂別開生面的國學課。團隊以甲骨文為載體,通過沉浸式、互動式教學,引導小學生在趣味學習中觸摸漢字根脈,感悟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以實際行動響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時代號召,為教育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課堂上,授課老師以“猜字游戲”開啟文化探索之旅。通過展示“日”“月”等甲骨文符號,鼓勵學生們發揮想象力,聯想現代漢字。在破譯甲骨文的‘文字密碼’過程中,學生們觸摸中華文明的根脈,實現古今文化的對話與傳承。“甲骨文好有意思,古人好聰明啊!”一名學生興奮地說道。


為強化教學效果,課程特別設置"身體拼字"實踐環節。學生們分組協作,通過肢體語言生動再現甲骨文字形結構。潛移默化間,團隊默契悄然形成。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這不僅是對漢字結構的認知,更是對團結協作、集體精神的生動實踐,與新時代‘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

課程結尾,授課老師引導同學們以甲骨文思維設計現代詞匯。"外賣"這一新時代的生活符號,被學生們創造性演繹為"手持食盒的奔跑人形與房屋組合"的巧妙組合,生動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這一教學實踐深刻印證:漢字不僅是文化載體,更是活的文明基因。當三千年前的造字智慧點亮當代少年的創新思維,我們看到的正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傳承密碼。

薪火相傳啟新篇,文化自信潤童心。從象形文字到現代漢字,從課堂學習到實踐體驗,傳統文化在創新教學中煥發新生。這生動詮釋了"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的深刻內涵,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傳承中華文脈的使命擔當。讓我們期待,這顆文化的種子將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