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瀘州市江陽區百子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七抹明亮的“杏林黃”格外醒目。西南醫科大學“杏林語春聲·科普惠民生”暑期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身著黃色志愿服,為社區居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科普活動。活動現場雖人數不多,但隊員們精心準備了百份“健康套裝”,通過宣講與入戶分發相結合的方式,將科學健康知識送到百余戶家庭。

百子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志愿者們和社區居民合照 樊郅榮供圖
精準科普破迷障

志愿者宣講中 韓瑤供稿
"蚊蟲口器沾帶的微量血液,遠達不到艾滋傳播閾值!"王鈺芯在《蚊子會傳播HIV嗎?謠言!》宣講中展示病毒存活實驗數據時,坐在首排的周爺爺摘下老花鏡擦拭:"這謠言傳了半輩子,今天終于踏實了。"
口腔醫學專業的彭佳鑫則通過牙齒模型,向居民講解“深色紋路≠蛀牙,警惕氟斑牙信號”。隊員王好播放中暑急救視頻時,一句“快轉移、降體溫、送醫院!”的急救口訣配合頸部冰敷示范,讓在場老人印象深刻,紛紛模擬動作。
四害防治掀熱潮

志愿者宣講中 韓瑤供圖
“別小看這些‘老鄰居’,它們是50多種病原體的‘特快專遞’!”隊員曾香穎在《清涼一夏,如何預防身邊的“它”》講座中,展示四害危害的圖片引發居民陣陣低呼。當講到“老鼠能鉆過鉛筆粗的縫隙”時,王大爺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家儲藏室總有動靜!”現場居民紛紛掃碼關注實踐隊公眾號“醫顆杏子”,閱讀同步推送的《夏季四害防治》文章。
隊員韓瑤在《老年人養寵物的益處》分享中提到:“連續擼貓十分鐘,能刺激大腦釋放快樂物質多巴胺。”養著博美犬的吳婆婆笑逐顏開:向周圍居民分享家中的可愛萌寵。
百份健康包接力傳遞

志愿者們上街為居民分發健康套裝 韓瑤供圖
宣講結束后,“杏林黃”并未停歇。隊員們化身“流動科普站”,三人一組,帶著沉甸甸的“健康套裝”走街串巷、叩門入戶。這份實用禮物包含限油壺、限鹽壺、腰圍尺以及做成冰箱貼的中國膳食寶塔,旨在幫助居民輕松實踐健康生活。
青春星火映初心
夕陽為百子圖的老墻勾上金邊,那抹躍動的"杏林黃"漸行漸遠。門洞前揮手的老人、手機里新關注的公眾號、墻角新封的膠泥痕跡,都在訴說這個夏日的故事——當青春攜著科學走進巷陌,健康的種子便會在煙火人間落地生根。
(供稿韓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