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懷著對教師這份職業(yè)崇高的敬意,“乘”風支教團來到了石島的芬芳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對這里的孩子們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支教。在2月23日,由我和張寧宇同學為大家?guī)砹?ldquo;漢字專題課”以及“龍”主題手工課。
上午時分,社工服務中心的老師們根據(jù)孩子們的年級將他們分成了三個班級。孩子們在各自的班級里,專心致志地完成著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支教團的隊員們則耐心地為他們解答疑難問題,監(jiān)督他們完成作業(yè)。在這個共同學習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展現(xiàn)出了極高的專注度和自律性,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他們就順利完成了所有的學習任務。
到了下午,就是我和張寧宇同學的主題授課。首先,我以漢字不同階段的發(fā)展為主線,向大家介紹了甲骨文、金文等一系列字體。其中,特別地拿出甲骨文,向大家介紹了甲骨文寫法多樣、簡繁多樣等特點,最后又給出了幾個典型的甲骨文,讓孩子們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猜一猜這個字是什么。其次是張寧宇同學的“龍”主題手工課,她首先在與孩子們熱烈的互動中介紹了龍的各種傳說,引出了龍這樣一種備受華夏民族崇敬的生物,緊接著又貼合節(jié)日氛圍,給出了“龍”的做法,并最后讓孩子們在自己的龍上寫上了龍的甲骨文,感受著象形文字的魅力。
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培養(yǎng)了數(shù)學思維與能力,還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溫暖。對于支教團的成員們來說,這次活動也是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我們深入了解了支教的意義和實踐方法,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和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們釋放和強化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將愛心傳遞給了需要幫助的人群,實現(xiàn)了共贏的目標。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繼續(xù)關注這些孩子們的成長和發(fā)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些孩子們一定能夠茁壯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支教的行列中來,為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帶去智慧和希望。
作者:胡辰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