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子走進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
2023年7月16日,為響應國家號召,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安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成立發展成就觀察團,選取上海浦東新區的張江科學城作為觀察地點,從而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感受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深刻感悟黨的領導、制度優勢、人民力量的關鍵作用,堅定緊跟黨奮進新征程的信心決心。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到張江科學城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臨門一腳”,讓科技創新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重大作用。2019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到張江科學城——“上海張江活力四射”。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浦東新區牢記囑托、砥礪奮進的十年,是“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十年,也是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十年。從全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到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十年來,浦東新區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第一追求,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有力提升,高質量發展成效不斷顯現。建自貿區、筑科學城,服務“三大任務、一大平臺”,推進“五個中心”、強化“四大功能”……而立之年的浦東,繼續以敢闖敢試、自我超越的精神,把開發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為中國發展新傳奇續寫浦東新篇章。
改革開放前的浦東,與鄉野無異。有一首民謠這樣唱到:“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路邊有個爛泥渡鎮,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在那個“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時代,從浦西到浦東的房改動遷令大部分市民難以接受。交通不便,居住條件簡陋,配套設施落后,缺乏高端就業崗位,一條條一項項都約束著黃浦江對岸的浦東處女地的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三十而立,浦東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繼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浦東就一定能創造開發開放的新奇跡。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浦東開發開放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才為本,產業為要,基礎為先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30年來浦東在一片農田上建起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形成了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體系、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健全的民生保障體系。“浦東發展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義,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浦東將繼續勇當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和實干家,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書寫改革發展新篇章。
作者:曹紫顏 來源: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