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集成電路學院“傳‘芯’覓智,集成夢想”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深入上海、無錫等地的產業一線,開展了一場融合專業學習、產業調研與思政教育于一體的社會實踐之旅。團隊緊密圍繞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通過精心組織企業參訪、校友深度訪談、產業實地調研與新媒體傳播等多種形式,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與社會責任感。
接下來,一起來“傳‘芯’覓智,集成夢想”實踐團隊的成果分享。
實踐內容企業夜話,傳遞產業聲音團隊成員前往上海思爾芯、通富微電子等知名企業,采訪了多位集成電路產業的從業人員。圍繞“感恩·懷念”主題,用鏡頭生動記錄下產業初創與發展中的個人故事與時代記憶,包括 創業歷程與技術突破,制作成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采訪視頻。這些視頻不僅捕捉了從業人員們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期待,更生動展現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蓬勃發展歷程與新時代成就。
實踐結束后,團隊組織召開支部專題會議,精心安排了分享環節,讓每位成員暢談在企業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感。同學們熱烈交流實習體會、調研心得,例如討論微電子產業的前沿趨勢與實際挑戰,進一步深化了對微電子產業的理解。會議中,大家還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如何在實習中提升專業技能,從而增強了專業認同與使命擔當,凝聚了支部成員的服務熱情。

實踐成員學習 原思銘攝

實踐成員參觀企業 原思銘攝
校企聯合,洞察技術發展團隊成員結合調研內容系統梳理了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詳細對比分析了美國、日本、韓國等產業強國的技術路線與發展模式,結合我國“十四五”規劃中集成電路與軟件產業的戰略目標,撰寫了一份超過2000字的深度調研報告。報告涵蓋技術先進性、產業鏈完整性、政策支持、人才儲備等多個維度,不僅深入探討了芯片設計、制造等關鍵技術瓶頸,還提出了加強產學研合作、優化政策扶持等具有前瞻性與實操性的發展建議,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參考依據。
實踐感悟 團隊成員深刻總結思考了此次校企聯合實踐的全過程,一致認為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洞察之旅,更是一場精神與專業的雙重洗禮。通過深入企業一線、參與深度訪談及撰寫調研報告,同學們切身感受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從初創到騰飛的艱辛歷程,更加堅定了投身產業、服務國家的決心。團隊整體凝聚了強烈的專業使命感,紛紛表示要將實踐所學轉化為學習動力,積極參與校園創新項目,如模擬芯片設計競賽和產學研合作課題,以實際行動踐行“傳‘芯’覓智,集成夢想”的初心,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自主可控貢獻力量。
--張智睿
在親身參與芯片行業的實踐活動中,我有幸親眼目睹了產業前輩們面對諸如光刻技術精度不足、材料熱穩定性差等關鍵技術瓶頸時,所展現出的堅韌不拔精神。他們通過反復實驗、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一次次克服難關,這不僅讓我深刻認識到創新驅動在芯片制造中的核心價值——它是推動技術突破、確保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動力,也讓我體會到只有持續投入研發才能應對全球競爭的挑戰。基于這些深刻啟示,我更加明確了未來在芯片制造領域深耕的方向,決心專注于先進制程優化、國產材料替代等領域,通過系統性學習和實踐,為中國芯片產業的自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奕興
此次深入晶圓制造廠的實踐經歷,讓我對“細節決定成敗”有了顛覆性的認知。在超凈間內,目睹工程師們為提升良率,對每一道刻蝕、沉積工序進行納米級的參數微調;在失效分析實驗室,看到他們借助高倍電鏡對單個晶體管缺陷進行長達數日的溯源排查。這種對極致精度的追求,使我深刻理解到芯片制造不僅是科學,更是藝術。我特別關注到國產設備在測量精度與穩定性上與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這促使我決心投身半導體設備研發領域。未來我將聚焦于高精度過程控制系統的研究,致力于通過算法優化與傳感器技術創新,助力國產裝備突破測量精度的“卡脖子”困境,讓中國芯的制造基石更加堅實可靠
--王搏

實踐成員合影 原思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