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在數字化浪潮重塑農業生產的背景下,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E起去當芯農人”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前往浙江杭州進行專項調研,為青年學子投身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認知基礎。

浙江社會實踐之行,對“E起去當芯農人”實踐隊而言,既是一場從實驗室走向田間的跨界探索,也是一次從代碼世界觸摸土地溫度的心靈旅程。我們曾以為農業是傳統的、經驗化的,卻在富陽四維的垂直農場中看到了“植物工廠”的科幻現實;曾以為算法只能運行于服務器機房,卻在浙大新農所的育苗流水線上見證了代碼如何精準喚醒每一粒種子;曾以為生態循環只是理論概念,卻在嘉潤牧魚的魚菜共生系統中觸摸到科技與自然共生的脈搏;曾以為農業科研遠離前沿技術,卻在省農科院數字所的四代智慧系統中看到了農業自主決策的未來。

這些震撼與感悟,讓我們深刻理解——數字農業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電子信息與農業基因的深度融合。它需要既懂傳感器原理又知作物生長規律的“雙棲人才”,既會寫算法代碼又理解農田需求的“跨界思維”。作為西工大電子信息學子,我們愿做這樣的“翻譯官”與“連接者”,讓芯片在土壤中生根,讓數據在稻穗間流淌。
產業聯營,聯農共富。在現代科技技術的支撐幫助下,農業的發展在現代迎來了新的生機。現代農業、數字農業、數智農業快速推進,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有利于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主要目標: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更加穩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此行結束,但“芯農人”的使命剛剛開始。我們將把浙江的“數字種子”帶回西北,在學院的沃土中繼續耕耘。

感謝每一株被代碼溫柔守護的作物,每一位用科技堅守農業的從業者。這場實踐讓我們堅信:農業的未來,既在禾下土,也在云端數;既在鋤銖間,也在芯片中。當我們把電子信息的力量注入千年農耕文明,便是新時代青年對“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最有力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