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實踐育人理念,引導青年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長安大學赴陜西寶雞“追尋紅色足跡,傳承周禮文化”暑期社會實踐隊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隊伍先后前往扶眉戰役紀念館、鳳翔泥塑村、西鳳酒廠、寶雞車務段客運實訓基地、長樂塬抗戰遺址、6063次公益慢火車及寶天鐵路英烈紀念館,通過紅色教育、非遺體驗、技能實訓、公益服務,完成了一次貫通歷史與現實、融匯技藝與精神的多維度實踐鍛煉。
赤血映山河 青春續華章
實踐團隊首站抵達眉縣扶眉戰役紀念館,開展“學扶眉戰史,祭英烈忠魂”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紀念西北解放戰場上規模最大、犧牲最巨的扶眉戰役而建于1953年的國家級紀念設施,這里長眠著2160位烈士忠骨,是一處銘刻歷史、滌蕩心靈的紅色圣地。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幕幕歷史重現,令隊員們仿佛重回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深切體悟到革命先輩為理想信念不畏犧牲、矢志不渝的浩然正氣與赤膽忠誠,接受了一次深刻的英雄主義教育和精神洗禮。
實踐團隊走進烈士陵園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在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中,隊員們于巍峨的紀念碑前肅立默哀,表達對英烈最深切的緬懷。在指導老師吳耀東的帶領下,大家緩步繞行紀念碑并敬獻鮮花,每一枝白菊都承載著后輩的崇高敬意與無限追思。儀式結束后,實踐隊迅速開展志愿服務,在館方安排下分工完成環境清理工作,以實際行動維護革命圣地的莊嚴整潔,進一步強化了對紅色文化遺產的守護意識。
實踐團隊向烈士獻花并進行志愿活動
探泥塑神韻 訪酒海陳香
實踐團隊走進“中國泥塑第一村”——鳳翔六營村,參觀泥塑工坊與博物館,沉浸式體驗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千年魅力。非遺傳承人黃忠祥師傅現場演示從選土、塑形到彩繪的全流程,技藝嫻熟,匠心得彰。在黃師傅的指導下,隊員們親手嘗試泥塑制作,切實體會到工藝背后的精湛技法與深厚積淀。一揉一捏、一筆一畫之間,不僅是傳統手工藝的延續,更是工匠精神在當代的生動傳承。
實踐團隊在黃忠祥師傅的指導下體驗制作泥塑并合影留念
隊伍隨后探訪西鳳酒廠——這座擁有三千年無斷代釀造歷史的國家級非遺代表單位。通過宣傳片與實地參觀,隊員們系統了解了西鳳酒作為“老四大名酒”之一的輝煌歷程。深入釀酒車間,隊員們既觀摩了智能化生產線對古法工藝的精準還原,也見識了以荊條麻紙傳統技藝制作的明清“酒海”。傳統與現代在此交融,清晰展現出非遺保護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以堅守為本、以創新為翼,實現文化的活態傳承。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正源于對根基的敬畏與對時代的回應。
實踐團隊參觀西鳳酒廠并合影留念
淬技護行旅 緬史礪新程
實踐團隊走進寶雞車務段客運實訓基地開展沉浸式學習。在專題座談中,任主任系統介紹了車務段的發展歷程、區域職能及客運服務安全規范。隊員們深入實訓現場,觀摩并體驗標準化安檢流程,筑牢“安全無小事”的責任意識。隨后,任主任現場演示心肺復蘇與海姆立克急救法,重點講解了“黃金救援”時機和操作要點。隊員們借助人體模型進行分組實操,在嚴謹的模擬訓練中真切體會到,嫻熟的急救技能是交通服務者的專業素養,更是守護生命的堅實屏障。
實踐團隊在寶雞車務段客運實訓基地實踐學習并與任主任合影留念
實踐團隊繼續前往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在這片承載民族工業內遷歷程的土地上,追尋前輩實業報國的足跡。透過遺留的窯洞車間、薄殼廠房等歷史遺跡,隊員們深切感受到戰時工廠西遷的艱險和工人們堅持生產、支援前線的壯舉。斑駁的機器與滄桑的洞壁,無聲訴說著“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大家表示,必將以此激勵自身,牢記使命、精進專業,在新時代中踐行青春誓言。
實踐隊參觀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
慢車傳暖意 鐵魂鑄豐碑
實踐團隊登上寶雞開往廣元的6063次公益慢火車,開展“乘助農列車·憶鐵路英魂”主題實踐。這趟已運行65年的列車全程350公里,最低票價4元,是沿線群眾出行和農產品外銷的重要通道。列車不僅設有“惠農車廂”推廣土特產、優化設施便利運輸,還專門配備圖書角與學習區,成為山區孩子“移動課堂”。實踐隊員在車上開展“書香伴旅途”公益活動,為孩子講解繪本、共讀名著,親身體驗這列慢火車幾十年如一日作為城鄉紐帶、民生通道的深厚意義。
實踐團隊在“惠農車廂”和“助學車廂”開展實踐活動
在寶天鐵路英烈紀念館,銹蝕的工具、磨損的工裝和泛黃的筆記靜靜陳列,訴說著筑路英雄以血肉之軀開辟天險、用生命鑄就鋼鐵通路的壯烈歷史。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全體隊員默哀鞠躬、敬獻鮮花,深切緬懷為鐵路事業獻出生命的英烈。大家一致表示,要銘記這段奮斗歷程,傳承英烈不畏艱難、忠誠報國的精神,從中汲取力量,勇擔新時代使命。
實踐團隊在烈士紀念碑前舉行悼念儀式并敬獻鮮花
通過此次寶雞社會實踐,隊員們系統學習了革命歷史的厚重、非遺文化的精湛、鐵路事業的堅毅和抗戰精神的壯烈,并在實踐與服務中深化了對責任、傳承與奉獻的理解。這既是一堂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課,也是一次生動的專業實踐課堂。大家紛紛表示,將把實踐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前進動力,以更堅定的信念、更扎實的行動擔當時代重任,在新征程中書寫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