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筍跡鄉行”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桂林永福縣廣福鄉龍溪村開啟本次考察之旅。本次考察以龍溪村為核心,通過實地走訪、與村民深度交談、記錄當地麻竹生長數據等方式,探究龍溪村竹筍種植基地在銷售渠道拓展、種植培訓等多方面的具體措施,并根據考察情況針對龍溪村竹筍種植計劃進行細節上補充和發展。
考察內容主要是記錄龍溪村的實地種植數據和環境情況。團隊深入麻竹筍種植區,記錄不同地塊麻竹筍的株高、莖粗、葉片數量等數據,觀察其在當地土壤、氣候條件下的生長狀態。種植基地負責人莫先生說:“以前受洪水的影響,很多的農作物種不活,直到我們種植了麻竹筍,我們才獲得很大的收成,彌補了我們的損失。”根據我們記錄的調研數據分析發現,龍溪村的山間林地濕度適宜,土壤富含腐殖質,十分利于麻竹筍的生長,但部分地塊因坡度較大,存在灌溉不便的問題,影響了幼苗的存活率。
團隊成員與當地種植園負責人及普通農戶開展座談,了解當地麻竹筍的生長情況和近幾年的年產量,將具體年產和預期年產作對比,并結合在林地的考察數據做分析,希望解決預期與實際產量的差異問題。助農實踐項目的意義,不僅是停留在幫當地農戶賣貨的層面,更要通過技術賦能,讓農戶們的勞作更有效率。
此次龍溪村考察收獲頗豐,團隊不僅掌握了麻竹筍在當地的第一手生長數據,梳理出其生長周期中的關鍵節點和需要注意的養護要點,還總結出實踐方法在實際運行中的成功經驗與待改進之處。
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這次鄉野之行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鄉村發展的活力與潛力。“以前在課堂上學的是理論,這次真正用腳丈量土地,才懂得鄉村振興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隊長黃睿杰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未來,“筍跡鄉行”團隊將把考察所得運用到學習和實踐中,繼續關注鄉村振興事業,用青春力量為農村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的“筍跡鄉行”社會實踐團隊響應時代號召、奉獻青春力量,用腳步丈量丈量祖國大地,以青春踐行時代擔當,將自己的知識與熱情投入到了鄉村振興事業中。
通訊員:寧旭妍 黃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