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實地調研、科技培訓、文化活動、志愿服務等形式,深入鄉村一線探索產業發展、文化傳承與民生服務的融合路徑。實踐期間,團隊完成鄉村產業調研報告 1 份,提出 5 項可行性發展建議;推動 1 個鄉村特色產品上線電商平臺;產出系列圖文紀實材料。通過實踐,不僅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了實際助力,也增強了團隊成員的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為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積累了實踐經驗。
作為“三下鄉”實踐隊里的一名大學生,當我跟著悅動星芒小分隊踏入村子,就被眼前的畫面緊緊拽住了目光——一群孩子笑臉盈盈的期待著我們來到。我主要做的內容是帶孩子們學習知識。
在給孩子們授課時,我負責科普小實驗環節。當我把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看著瓶子里瞬間涌起的氣泡,孩子們眼睛瞪得溜圓,小宇興奮地喊:“老師,這像火山噴發!” 那一刻,他們眼里的好奇與渴望,像一束束光直直照進來。我們的碩博學長學姐也各顯神通,講航天知識的學長,拿著模型演示火箭發射,孩子們圍在身邊,伸手觸摸的模樣,仿佛真要抓住飛向太空的夢;教手工的學姐,帶著大家用彩紙折出小船,說 “這船能載著你們的想法,漂向遠方” ,孩子們認真折著,把對未來的憧憬都揉進了紙船里。
除了課堂,我們還陪孩子們在田間觀察作物。農學專業的博士學長,蹲下身子,指著葉片上的害蟲,給孩子們講生態防治的辦法,小萱蹲在旁邊,拿小本子記著,說 “以后要幫家里的菜園‘治病’” 。這些場景,讓我深深明白這趟基層行的意義——我們把書本上的學識,變成孩子們能觸摸到、能聽懂的東西,化作一束束光,照亮他們奔赴理想的路。而我自己,也在這泥土里扎根的過程中,真切感受到青春的分量,它不再是輕飄飄的概念,而是結出了實實在在、帶著溫度的果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