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運河水,千年不息,滋養著沿岸的土地與文明。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南起點,杭州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更在時代浪潮中書寫著運河文化煥新的篇章。江南大學商學院“運河織金”實踐團此行,正是為了觸摸這條古老水道的脈搏,解讀其賦能當代發展的密碼。
活化新生:古運河畔的非標商業試驗 抵達杭州的首日,實踐團成員便沉浸于運河畔的文旅開發現場。在杭州運河集團文旅公司,負責人魯琮琦帶領同學們實地踏勘,并闡釋了運河保護與活化的核心理念。“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遺址改造”的鏈條,是盤活運河基因的關鍵。大兜路、小河直街等歷史街區,正悄然進行著一場“非標商業”的試驗。魯琮琦介紹,招商不只面向連鎖品牌,更青睞那些深諳運河文化、渴望打造獨特空間的主理人。在這里,空間形態、場景營造、業態組合都跳脫傳統框架,力求為訪客解鎖獨特體驗,讓古老河道煥發消費與文化交融的新生機。站在拱宸橋頭遠眺,歷史水脈與現代生活場景和諧共生,實踐團成員直觀感受到這股活化創新的力量。
創新脈動:運河精神澆灌企業沃土 運河所孕育的開放與創新精神,深深根植于沿岸企業的成長基因。翌日上午,實踐團探訪了從杭州本土崛起的乳業企業——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江南大學商學院校友、供應鏈負責人戴志倩分享了企業的破局之道。她坦言,初創期面臨同質化競爭時,是運河“匯聚資源、打破邊界”的開放思維點亮了前路。“運河貫通南北,我們則致力于連接牧場與消費者。”戴志倩解釋道。由此誕生的“認養”模式,通過數字化平臺讓消費者深度參與從奶牛養育到牛奶配送的全過程,并與運河沿線科研力量緊密合作提升品質,成功開辟了市場新藍海。
當日下午,實踐團走進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先鋒——宇樹科技。公司創始人在交流中感慨,杭州運河畔“敢為人先、勇于試錯”的濃厚氛圍,是企業創新火種得以燎原的沃土。“當年運河突破地理阻隔,靠的是勇氣;今天攀登科技高峰,同樣需要這份無畏。”創始人表示。宇樹科技不僅以開放姿態擁抱全球前沿技術合作,更巧妙地將運河“流動”、“連接”的文化意象融入產品設計,例如在機器人交互中嵌入運河歷史講述功能,讓冰冷的科技成為溫暖的文化使者。
溯源問道:博物館里的傳承密碼 為了探尋運河創新精神的源流,實踐團的最后一站設在了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漫步“工商文明”展區,從古代商賈的漕運票據、近代工廠的運河印記,到當代企業的文創衍生品,歷史的卷軸徐徐展開,清晰勾勒出運河開放創新意識綿延千年的傳承脈絡。“運河是一條紐帶,連接地理,更連接著古今的創新靈魂。”講解員的闡釋深深觸動了實踐團成員。成員們領悟到,無論是乳業模式的革新,還是機器人技術的飛躍,其內核都是運河千年積淀的開放與創新基因在當代的生動演繹。
緊湊而深入的調研,為“運河織金”實踐團揭開了運河文化與現代產業共生共榮的鮮活圖景。從文旅街區的創意新生,到企業核心模式的破繭成蝶;從歷史遺產的活化再生,到前沿科技的文化賦能,杭州的實踐處處彰顯著運河精神的磅礴偉力。帶著杭州的啟示,實踐團成員將深入對比運河沿線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質與企業創新路徑,努力梳理運河文化賦能發展的多元模式,以期在持續的探索與思考中,深化此次社會實踐的價值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