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推進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血脈,2025 年 7 月 12 日至 31日,長安大學 “重走東征路,再鑄民族魂”暑期社會實踐隊赴陜西、山西等地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在紅色足跡中感悟初心使命,于歷史回響里汲取奮進力量。
循著烽火足跡,在集體研學中觸摸歷史溫度
7 月 12 日至 15 日,實踐隊員沿著革命先輩的戰斗軌跡,先后走進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八路軍東渡黃河舊址及紀念碑、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太原雙塔烈士陵園等紅色地標。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斑駁的舊址與珍貴的史料交相輝映,隊員們深切體會到革命戰士以熱血鑄就抗戰防線的民族氣節;站在黃河之畔的東渡舊址,1937 年三萬將士揮師東進的壯舉仿佛就在眼前,讓人為之震撼;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的六大展區內,千余件文獻實物與生動的場景復原,系統鋪展了抗戰歷史長卷,太行精神的堅韌內核在此清晰可感;而在太原雙塔烈士陵園,隊員們躬身擦拭抗戰烈士墓碑,于靜默中聆聽英烈精神的回響 —— 這片浸潤著赤誠與犧牲的土地,讓每個人接受了深刻的信仰洗禮,更將這份震撼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不竭動力。
扎根故土記憶,在分散尋訪中厚植家國情懷
集中實踐結束后,隊員們帶著研學感悟回到家鄉,開啟 “家鄉抗戰故事探尋” 行動。從山東博物館 “山河永固” 展里的戰地遺物,到廣州城北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前的蒼松翠柏;從濱州渤海革命老區的紅色遺址,到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警示鐘鳴,隊員們聚焦家鄉的抗戰往事,在地域化的歷史敘事中,深刻認識到今日和平的來之不易 —— 那是四萬萬中華兒女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安寧。這份扎根故土的尋訪,讓紅色記憶從宏大敘事落地為可感可知的身邊歷史,更堅定了隊員們傳承先輩遺志、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信念。
講好紅色故事,在宣傳傳播中延伸實踐價值
實踐過程中,團隊以 “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為目標,結合實踐路線與學習心得,在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青學青思” 專欄推送 15 篇主題文章。從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崢嶸歲月,到八路軍東渡黃河的壯闊史詩;從彭德懷元帥 “橫刀立馬為蒼生” 的英雄傳奇,到左權將軍 “血沃太行” 的悲壯事跡,再到歐致富、張友清、續范亭、周洪濤等抗日將領的動人故事,累計閱讀量500 余次,讓更多人透過文字觸摸革命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