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為深入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大運河漕運文化的歷史內涵,筑牢民族共同體意識,南京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勇探揚州隊”走進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探尋它作為“民族融合紐帶”的歷史密碼。
解碼運河文化隊員們步入博物館,宛如進入時光隧道,在運河千年流淌的文化長河中游歷穿行。古代漕船模型無聲訴說著昔日南北糧鹽轉運的繁盛,運河沿岸出土的斑駁文物靜靜映照著先民的智慧與汗水。成員們駐足于“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綜合展廳,在巨幅歷史畫卷前凝神屏息,仿佛與無數纖夫、船工、商賈的艱辛身影悄然重疊。最令他們驚嘆的是數字化技術賦予古老文明的嶄新生命,沉浸式空間里,3D全息投影勾勒出運河兩岸綿延的市井繁華,光影流轉間,千年漕運的恢弘圖景在眼前復活;輕點互動觸摸屏,數字地圖清晰呈現運河古今變遷的脈絡走向,歷史與地理的經緯在指尖重新編織。科技與歷史在此奇妙交匯,讓青年學子們對運河文化的感知,從抽象文字躍升為立體而真實的觸碰。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州橋遺址汴河剖面 王子宸供圖
步入“運河上的舟楫”展廳,全體隊員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漕運的繁忙航道。一艘艘精致的漕船模型不僅展示了古代造船技藝的精湛,更映射出漢族、回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工匠在漕運中的智慧交融與協作精神。這里,通過復原的漕船、生動的場景再現,展現了漕運作為連接南北的經濟命脈,促進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挖掘精神內涵除了感受運河的物質文化遺產,隊員們還對運河文化中的精神內涵進行了深入挖掘。在與同行的幾位資深前輩的交流中,了解到無數先輩們在運河的建設與發展中付出的艱辛努力,他們不畏艱難、勇于開拓的精神深深打動著每一位成員。作為歷史上重要的經濟文化紐帶,大運河的繁榮極大地促進了南北之間、東西之間的商品流通與人員往來,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平臺,加深了相互理解與認同,成為維系和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重要歷史見證。這種以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的模式,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圖為團隊成員與同行前輩交流運河文化內涵 王子宸供圖
讓運河文化走向未來在整個實踐過程中,隊員們用相機記錄下文化交流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從歷史遺跡的古樸風貌到文化交流的溫馨場景。同時,通過問卷調查、走訪調研和文化交流活動收集到的資料,撰寫了詳細的調研報告,系統闡述了揚州大運河文化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脈絡、現實狀況、典型案例與發展建議,為進一步宣傳和研究民族交融工作提供了參考。
此次實踐,讓“勇探揚州隊”的隊員們對自身肩負的責任有了新的思考。他們要將此次實踐中所獲的感悟轉化為行動,積極宣傳揚州運河文化中的民族團結故事,讓更多人了解、認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偉大格局。
揚州大運河文化帶民族交融實踐活動,如同一把鑰匙,為隊員們打開了認識中華民族團結奮斗歷史與現實的大門。這段經歷將激勵他們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追尋民族交融的足跡,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訊員 劉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