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感悟:讓紅色文物在青春講述中煥發生機
在習總書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殷切囑托里,我讀懂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最厚重的意義--不僅是觸摸歷史,更是讓紅色基因在當代青年手中傳承。
“蘇行·傳遞新四軍文物之聲”實踐團成員分赴鹽城、南京、無錫等地,尋著文獻檔案的指引,在江蘇境內紅色基地開啟了探尋之旅。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里,那面彈痕累累的戰旗讓鐵軍精神有了“具象模樣”;南京檔案館中,戰士留給母親的絕筆信,字里行間都是“舍小家為大家”的滾燙初心。與“小紅靈”實踐團的交流,更讓我頓悟文物活化不必囿于陳列,情景劇可以演繹書信里的家國情懷,VR技術能重現步槍見證的戰場瞬間。
實踐團成員秉承“用好革命文物,講好革命故事,傳承革命精神”的宗旨,把實踐中收集的材料進行整合轉化,將老兵輕撫破軍裝的溫情、修復師對待銹跡的虔誠,都化作宣傳冊上的文字、社區宣講時的案例。我們用筆墨為石碑撰寫新解,用線條串聯設計紅色路線,用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文字在公眾號推文中展示著“什么是信仰”。
這場實踐讓我明白,紅色傳承從不是孤舉。深夜改稿時的相互打氣,走訪途中的默契分工,讓學科界線在服務中消融。當社區老人握著我們的手說“這些故事該讓娃娃們知道”,當學弟學妹在公眾號留言“想沿著你們的路線走一遍”,我忽然懂得:所謂成長就是把書本里的“責任擔當”,活成腳下的路,手中的筆,心中的光。
如今,那些文物仍靜靜陳列,但它們的故事已隨著我們的腳步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因為我們堅信,新時代青年與紅色歷史的對話,終將在為民服務的實踐里,寫下最生動的注腳。
作者:輔欣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古韻尋蹤訪高腔,傳承印記入心房
- 暑假期間,我們開展了松陽高腔主題社會實踐,探尋這一“戲曲活化石”的傳承脈絡。松陽高腔始于明代,融合地方雜劇與外來聲腔
- 2025-07-27
- 淮安行記
- 這篇深情的《淮安行記》,不僅僅是一次參觀周恩來紀念館的行程記錄,更是一次穿越時空、與偉人靈魂對話的精神洗禮。文章以細膩的
- 2025-07-27
- 溱湖行思
- 《溱湖行思》以細膩感性的筆觸,記錄了一次深入江蘇泰州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社會實踐之旅。文章始于初夏清晨滿懷期待的出發,生動
- 2025-07-27
- 科技賦能下的桂林非遺,古韻新輝入畫來
-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桂遺碼韻”實踐團于7月9日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深入桂林市非遺體驗館、非遺保護中心、魯家村、龍勝各族自
-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