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湖行思
溱湖行思
六月初的陽光已有些灼人的威力,清晨我們踏上了前往泰州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行程。汽車一路奔馳,窗外田野漸次展開,綠意蔥蘢,心中對那水澤世界的想象,如初夏之葉般悄然舒展,熱切而飽滿。
抵達時,湖面正靜靜鋪展于眼前,水波輕漾,在日光下閃爍著細碎的金子般的光點。船行于曲折河道之間,兩岸蘆葦叢生,猶如綠色的帷帳垂向水面,偶爾有不知名的水鳥從葦叢中突然振翅而起,帶著一串清亮的鳴叫掠過頭頂,又迅速消失在視線之外。水草在透明的水下搖曳著柔長的身姿,魚兒倏忽往來,攪動起細小的漩渦,水面上便泛起一圈又一圈漣漪,像是大自然于無聲處吐露的密語——這水草豐茂的迷宮,正是溱湖生靈們賴以生存的隱秘家園。
午后,我們參與了水質監測的實際活動。在老師指導下,我將瓶子浸入微涼的湖水,感覺湖水從指尖流過,清冽而溫柔。隨后小心翼翼把試劑滴入水樣,水色竟神奇地由清透轉為淡淡的藍色,如同天空碎片落入瓶底——原來清澄湖水的生命密碼,竟能如此直觀地以色彩訴說。接著分組調查濕地植物,我俯身泥濘岸邊,在蘆葦與菖蒲之間仔細辨認,記錄下每一種葉片獨特的形狀與脈絡。同伴們亦在草叢間凝神專注,時而俯身細察,時而凝神記錄——那一刻,人與植物之間,仿佛也悄然建立了無聲的交流通道。
夕陽緩緩西沉,我們圍坐在湖邊小亭,與當地一位守湖的老漁民傾談。他布滿風霜的臉上刻著歲月的溝壑,目光卻如湖水般澄澈:“我們小時候,魚多到撞船哩,現在……有些魚苗稀了,不好找了。”老人的話沉甸甸墜入湖心,映照著天邊晚霞的湖面仿佛也隨之黯淡了幾分。他粗糙的手指指向遠方水草深處,眼神里沉淀著對這片水域深深的憂慮與未熄的盼望。那無聲的憂慮比言辭更沉重地壓在我們心頭——原來豐饒并非天經地義,每一滴水澤的榮枯,竟與岸上人的作為息息相關。
歸途中,暮色四合,湖面上偶見白鷺優雅的剪影悄然劃過,翅尖輕輕掠過微暗的水面,蕩開細小的水紋。車內一片寧靜,我凝視窗外飛逝的燈火,內心卻波濤起伏。溱湖一日,不僅是以眼觀之景,更是一份以心印證的重量:那些水樣變幻的藍、老人眼角的紋路,皆如無聲的刻刀,在我心上雕鏤出責任與敬畏的印痕。
水波溫柔,葦叢蒼蒼,飛鳥的翅影掠過暮色中的湖面——此行所觸、所感,已如潛流注入生命深處。自然之書從未虛掩,它以水色的變遷、漁人的嘆息,向所有走近它的靈魂無聲叩問:當湖水的脈動與我們的呼吸相連,個體生命在宏大的生態鏈條中,又該如何安放自身的位置?
生態之重,原來并非懸于天邊的道理,它就在我們每一次俯身、每一次傾聽、每一次自覺的節制與珍重之中。守護這一方水澤的澄澈,原來正是守護我們自身生命源頭的不竭與明凈。
作者:唐正豪,王佳欣 來源:心靈感受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淮安行記
- 這篇深情的《淮安行記》,不僅僅是一次參觀周恩來紀念館的行程記錄,更是一次穿越時空、與偉人靈魂對話的精神洗禮。文章以細膩的
- 2025-07-27
- 溱湖行思
- 《溱湖行思》以細膩感性的筆觸,記錄了一次深入江蘇泰州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社會實踐之旅。文章始于初夏清晨滿懷期待的出發,生動
- 2025-07-27
- 蒙娜麗莎外交生涯及影響探究
- 本文旨在通過一種創新且富有想象力的視角,探索蒙娜麗莎——這位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肖像畫人物,若置身于虛構的外交舞臺,其可
- 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