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糧食安全防線:水稻種植區土壤、水質采集檢測工作全面推進
為深入探究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白露村農作物種植與水土環境間的關聯,武漢東湖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凌霄”實踐隊于7月7日至9日,在白露村開展了一場針對性的土壤及水質采集行動,用專業實踐解碼鄉村中草藥文化背后的生態密碼。

圖為實踐隊隊員對當地種植水稻的土壤進行采集

圖為實踐隊隊員對當地種植水稻的水質進行采集
近日,隊員們在駐村胡書記的帶領下,前往村內水稻種植區域。期間,胡書記詳細介紹了該區域水稻種植的相關情況,提及去年種植的水稻經檢測發現含有鉛元素。為全面掌握今年水稻種植的重金屬含量狀況,隊員們隨即對當前種植的水稻的土壤和水質進行了樣本采集,后續將對采集樣本開展重金屬檢測工作,為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科學指導種植提供依據。

圖為實踐隊隊員對采集回來的樣品進行預處理
實踐隊在完成樣品采集返校后,隨即開展了系統的樣品預處理工作。隊員們嚴格按照規范流程,對土壤、水質及水稻樣本進行分類整理、清洗、研磨、消解等操作,確保樣品狀態符合檢測要求,為后續精準分析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團隊圍繞重金屬檢測的技術標準與方法,廣泛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重點研究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等檢測手段的適用條件與操作要點,并結合本次樣品特性,初步擬定了針對性的檢測方案,力求通過科學嚴謹的分析,精準掌握樣品中的重金屬含量數據。

圖為實踐隊隊員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檢測
隨后,實踐隊在黃艷老師的帶領下,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對前期采集的樣品進行重金屬含量檢測。檢測過程中,團隊嚴格遵循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操作規程,通過精準的透光檢測與數據比對,最終得出該河流水中鉛含量超標的結論。得知檢測結果后,實踐隊第一時間將相關數據及分析報告反饋至村委會,詳細說明水樣鉛超標的具體數值、可能存在的潛在影響,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制定系統性的水體治理方案。
此次檢測與反饋工作,不僅體現了實踐隊的專業素養與責任擔當,也為當地水環境治理和糧食安全防護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武漢東湖學院“凌霄”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