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基因,承載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砥礪奮進的光輝歷程。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鏡鑒歷史、汲取革命先輩的紅色精神,方能更懂和平的來之不易。由敬文書院、文學院和教育科學學院同學組成的江蘇師范大學“紅途·記憶”運河支隊調研團暑期走進賈汪區臥龍泉畔的運河支隊紀念館,在歷史深處探尋運河支隊精神,聆聽先烈事跡;走進西苑小學開展紅色宣講,以青春之力擔當起傳承紅色文化的使命,為紅色基因的賡續注入蓬勃朝氣。
翻閱紅色篇章,探尋革命精神
調研團成員們深耕網絡資料、借閱文獻書籍,在一篇篇傳記與研究報告中打撈歷史細節,觸摸革命先烈的精神脈絡,初步感悟運河支隊的信仰力量。


步入歷史長廊,感悟紅色精神
在運河支隊精神文化傳承人、運河支隊紀念館副館長胡軍英女士的引領下,調研團成員聆聽英雄事跡、瞻仰戰斗遺物,在重溫崢嶸歲月中汲取精神養分,對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采訪中,胡軍英女士的話語擲地有聲:“我希望當代年輕人能把家國情懷落到實處,不必人人都扛‘傳承’的重責,但求人人都做紅色故事的傳播者。”

調研隊隨后拜訪了劉景文先生,他是運河支隊戰士的后代,同時也是運河支隊精神傳承人之一。他每日筆耕不輟記載運河支隊歷史,風雨無阻前往淮塔宣講,認真回復每一條留言,以赤誠之心守護著紅色記憶。傳承者的堅守深深觸動著每一位成員,讓大家愈發明白:英雄事跡永不該被遺忘。

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紅色文化以獨特的感召力激昂初心、筑牢信念,為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動力。這場實地考察,讓調研團成員深刻體會到:守護紅色記憶,是當代青年的責任。
走進校園課堂,播撒紅色種子
調研團來到西苑小學,開展運河支隊主題宣講,帶著同學們一同回溯那段烽火歲月,讓紅色文化在童心中生根發芽。宣講人王詩緣、陳雨茜深情講述“劉世清滿門成忠烈,邵劍秋血戰灣槐樹”的英雄故事,重現抗日戰爭時期運河支隊與當地百姓攜手抗敵、血染熱土的崢嶸場景,重溫“軍民魚水情深,抗日舍生取義”的壯麗史詩。

演繹紅色情景劇,傳承英雄之志


團隊成員與田吉娜老師共同策劃,和同學們反復研討劇本,徐州市西苑小學三(3)中隊的同學們在國旗下呈現了一場震撼人心的情景劇——《秘密交通線上的忠誠衛士》。開篇即還原戰火紛飛的年代,亓俊堯、史抒迅等隊員分別飾演運河支隊支隊長胡大勛、副政委童邱龍等角色,以“胡霖的襪子”為線索,生動演繹了一段烽火中的感人故事。孩子們身姿挺拔、眼神堅定,用稚嫩卻充滿力量的表演,提醒全體師生銘記歷史傷痛,珍惜當下和平。
和平年代更需銘記英雄事跡,弘揚英雄魂。調研團的每一位成員都深深感懷英烈付出,追慕英烈精神,讓這份精神根植于心、融入血脈,推動運河精神走深走實。將紅色情懷刻入心底,把奮進力量聚于胸中,新一代青年必將帶著這份傳承繼續前行,讓紅色薪火代代相傳。
作者簡介:王詩緣 伍言韜 黃鑰波
團隊名稱:運河支隊精神傳承調研團
聯系電話:13092329706
Email: 2678704789
聯系地址: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銅沛街道 二環北路184號永旭金色陽光2期八號樓二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