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擔當:以實踐賦能教育發展之路
教育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在新時代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宏偉目標,《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 - 2035 年)》的印發,更是為這一目標的實現繪制了詳細藍圖,全面系統地部署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各項任務。在此背景下,對教育強國建設的實踐探索與研究成為教育領域的核心課題。通過深入的實踐,不僅能檢驗政策的可行性與有效性,還能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實踐目的:將課堂知識與真實生活聯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社會認知與責任感,實現“知行合一”。
實踐過程:王紫璇和何靜媛統領全局,提供方案,帶領大家下小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社會認知與責任感。課程伊始,王紫璇為孩子們播放了祖國壯麗山河的視頻。孩子們的目光緊緊被畫面吸引,發出陣陣驚嘆,愛國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悄然種下。接著,講述起英雄故事。從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壯烈,到黃繼光用胸膛堵住槍眼的無畏,孩子們聽得全神貫注,小臉上滿是嚴肅與崇敬。互動環節,孩子們分享自己知道的愛國故事或身邊愛國的例子。一只只小手迅速舉起,孩子們爭著發言, 稚嫩的聲音里滿是對祖國的熱愛。有的說看到升國旗會站得很直,有的說會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希望知識為孩子們搭建成長的橋梁,陪伴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希望帶著這份愛國情懷,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
戴靖如走進學生家中,開啟深度對話之旅。圍繞課堂學習、師生關系, 聽孩子分享校園點滴;聚焦興趣動機、課外需求,捕捉成長信號。通過與家長的交流,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況。付曼彤以“神筆馬良”為引,讓孩子在黑板上自由創作。在小學課堂上, 把知識融入實際教學中,借著畫筆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涂涂畫畫里不僅展現天真童趣,還能悄悄種下愛祖國、懂友善、有擔當的小種子,讓藝術創作和品格成長一起發芽,走出一段又美又有意義的成長路。
實踐總結:通過這次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戰, 也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教學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教育理念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同時,我們也體驗到了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快樂和成就感。但仍有一些不足的方面。目前的教育評價體系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分數、輕素質,重結果、輕過程的情況。
社會實踐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