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遼寧大學銀發數字橋”實踐團隊前往沈陽市沈北新區蒲雅社區,開展了一場名為“場景化”的數字技能教學活動,旨在幫助社區老年人掌握智能設備使用技能,跨越“數字鴻溝”。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社區活動中心內講解手機使用知識。張賀瑤供圖
活動伊始,實踐團隊員們便發現,許多老人對智能手機既好奇又畏懼。為此,隊員們摒棄了傳統的理論講解模式,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掛號、打車、繳費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頻場景上。
“奶奶,您看,點開這個綠色的圖標,在這里輸入醫院的名字……”活動現場,隊員角色扮演成網約車司機或掛號員等,引導老人們一步步完成從打開APP到成功下單、支付的全過程。這種“模擬+實操”的方式,讓抽象的操作步驟變得直觀易懂。一位剛成功完成一次模擬打車操作的老人笑著說:“原來這么簡單,以后孩子忙,我自己也能試試了。

圖為實踐成員現場教老年人如何預約掛號。谷悅彤 供圖
除了必備的生活技能,教學還延伸至興趣培養領域。隊員們耐心演示如何用微信小程序與老友“線上下棋”、欣賞戲曲短視頻等,讓數字技術從“生存工具”轉變為“生活樂趣”。為鞏固學習效果,活動還設置了知識問答游戲環節,答對的老人可獲得蔬菜套圈作為獎勵,現場氣氛輕松活躍。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與老人進行知識問答游戲互動。谷悅彤供圖
針對老年人“記不住、忘得快”的特點,實踐團建立了微信答疑群。活動結束后,團隊將在群內提供教學視頻回顧,并進行長期在線答疑。對于操作特別困難的老人,隊員們還提供了一對一的輔導。

圖為實踐成員課后針對輔導。王鈺棋 供圖

圖為實踐成員課后針對輔導。張賀瑤 供圖
本次“銀發數字橋”社區實踐活動,通過場景化、趣味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了參與老年群體的數字技能使用信心。活動得到了蒲雅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的一致認可。

圖為實踐成員課后針對輔導。張賀瑤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