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飛機落地是因為重力和阻力!”“VR 眼鏡太神奇了,恐龍好像就在我眼前!”2025 年 7 月,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七彩能力樹” 活力筑夢志愿服務隊在如皋市城南花苑社區開展科技主題教育活動,通過 VR 技術科普、飛行原理實踐等趣味環節,以低成本、高互動的形式,為社區孩子打開科學探索之門,讓抽象的科技知識變得可觸可感,激發了孩子們的科學興趣與創新思維。
VR 技術科普:親手制作 “神奇眼鏡”
“戴上這個眼鏡,就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志愿者柳顏的一句話,瞬間點燃了孩子們對 VR 技術的好奇心。在《虛擬現實》課堂上,柳顏首先通過生動的動畫短片,向孩子們講解 VR 技術的基本原理,用 “讓眼睛看到虛擬場景,仿佛身臨其境” 的通俗語言,幫助孩子理解 “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 三大特征。隨后,她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紙板、透鏡等材料,宣布本次活動的核心任務 —— 制作簡易 VR 眼鏡。
然而,鏡片組裝成為了不小的挑戰。“鏡片總是裝好又掉”,一年級的陳彥急得有些沮喪。柳顏看到后,立刻跪坐在課桌前,耐心地一次次示范組裝步驟,手把手教他調整鏡片位置:“鏡片間距要精確到 6.5 厘米,這是分光成像的關鍵。” 在柳顏的指導下,陳彥終于成功固定好鏡片。其他孩子也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兩人一組完成了 VR 眼鏡制作。
當孩子們戴上自制的 VR 眼鏡,觀看 360° 過山車視頻時,活動室里頓時響起陣陣驚呼聲。“太快了!我好像真的在坐過山車!”“我看到恐龍了,它就在我旁邊!” 每個孩子都沉浸在 VR 技術帶來的沉浸式體驗中,體驗時間結束后,大家仍意猶未盡,紛紛表示 “回家也要自己再做一個”。活動尾聲,柳顏引導孩子們總結 VR 技術的特點,一年級學生吳雨桐興奮地分享自己的感受,馮義辰小朋友更是堅定地說:“我以后要開發治療近視的 VR 設備!”
飛行原理實踐:紙飛機里學科學
“為什么有的紙飛機飛得遠,有的總轉圈?” 帶著這個問題,志愿者孫鮑瑞開啟了飛行原理實踐課。他首先拿出重力、升力、推力、阻力模型,向孩子們講解紙飛機飛行的基本物理原理。原本擔心抽象的物理概念會讓一年級孩子難以理解,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與驚人的理解力。他們主動提出 “萬物都有重力,重力來源于地球引力”,雖然不能準確說出 “升力”“推力” 等專業名詞,卻能用 “飛力”“動力” 等稚嫩的表述,表達對原理的初步認知,讓志愿者倍感驚喜。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理解原理,孫鮑瑞現場演示紙飛機的折法,并針對常見問題進行指導。“為什么我的飛機總轉圈?” 謝袁禾拿著自己折的紙飛機,疑惑地問道。孫鮑瑞接過紙飛機,輕輕調整尾部:“你看,把尾部折 5 毫米上翹,就能平衡偏航力矩,飛機就不會轉圈了。” 他邊說邊示范,謝袁禾按照方法調整后,紙飛機果然飛得更穩了。
隨后,飛行競賽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分成小組,積極調試自己的紙飛機,有的調整機翼弧度,有的改變配重位置,都希望自己的飛機能飛得更遠、更穩。吳雨桐經過多次嘗試,采用 “雙三角翼” 設計增強飛機穩定性,最終憑借出色的飛行成績奪冠。競賽結束后,孫鮑瑞提問 “飛機為什么會落地”,孩子們紛紛回答 “因為有重力和阻力”,準確的答案證明他們真正掌握了課堂知識。孫鮑瑞表示,這種 “理論 - 實踐 - 競賽” 的模式,精準契合 STEAM 理念,能有效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與實踐能力。
因材施教暖人心:科技教育有溫度
科技啟蒙活動不僅注重知識傳授,更關注每個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在課業輔導時段,志愿者楊麗發現有低年級孩子不識字,便耐心地將數學題逐字念給他們聽;有繪畫天賦的陳彥對文字作業興趣不高,志愿者便允許他用畫畫代替文字作業,充分尊重孩子的特長與興趣。“教育不是填充容器,而是點燃火焰。” 志愿者團隊始終強調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個性化的指導,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科技學習中找到樂趣,發揮潛能。
南京財經大學 “七彩能力樹” 志愿服務隊的科技啟蒙活動,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耐心細致的指導、溫暖人心的關懷,讓社區孩子近距離接觸科技、感受科學魅力,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科技探索的種子,為未來的科學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