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準備陶泥
陳曉悅老師首先從準備陶泥講起。她從存放區取出濕潤的團狀陶土,雙手來回揉搓,將小份團狀陶土分發給大家。首先就是“醒泥”,像是給陶泥“松筋骨”,這樣后續才不會裂。陳曉悅老師細心地告訴我們揉泥的方式:可以采取“菊花揉”或者“羊角揉”,揉捏至陶泥松軟合適。小隊成員和小朋友們都好奇地學著,模仿著陳老師的手法,感受陶泥的變化。



02塑形創作
老師講解顯真功 接著進入關鍵的塑形環節,陳老師以做杯子為例,首先將陶泥揉搓成圓柱體,并且使底部趨于平整。“接下來一只手護住,另一只手沾蘸水,水可以增加陶泥濕度,減少塑形時的阻力并避免干裂,然后從圓柱體頂端中心位置開始,用拇指逐步向內按壓、拓展,讓內壁變得光滑,當然底部留厚點才穩。”陳曉悅老師邊講解邊演示。大膽實踐顯創意小隊成員和小朋友們圍在工作臺大膽創作,有人做精致小巧的茶杯,有人做奇思妙想的茶壺。數名老師穿梭指導,“裂了的地方就加點水修補”,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一個個滿是心意的雛形冒了出來,雖說“奇形怪狀”,卻藏著大家的創意。


03裝飾修整
完成初步的塑形,就要進行裝飾和修整了。陳老師拿出木制刻刀和模具,“可以用刻刀刻出簡單紋飾,比如弧線、平行線,也能發揮創意畫圖案,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模具刻出圖案。”我們跟著用刻刀輕劃,寫下“陶出東方”這四個字,給彩陶添上獨特印記;小朋友雖然筆觸稚嫩,卻滿是童真。傳承不只是復刻,大家的創意也是彩陶文化的新活力。


04結語
大家看著自己彩陶課的成果,成就感滿滿。這次手工實踐,我們不僅學會了宜昌彩陶的制作過程,更在傳承人陳曉悅老師的教導下,懂得了彩陶傳承的意義。它不是冰冷的技巧復刻,而是一代代人用雙手傳遞的熱愛,是傳統與現代在陶泥里的奇妙碰撞。團隊彩陶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