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煙臺大學“青囊賦興”實踐隊走進萊州市民之家,開展了一場以“歷史·未來·人本”為主題的學習調研活動。本次活動不僅聚焦萊州深厚的歷史文化與城市發展規劃,更深入思考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對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探索發展背后“為何而行”的深層價值。
一、歷史回響:革命精神與鄉村振興的使命
在革命歷史展廳,實踐隊員通過一幅幅珍貴影像和實物展陳,重溫萊州崢嶸歲月。革命先輩的奮斗與犧牲精神,深深觸動了每位隊員。正如隊員王同學所說:“站在這些歷史文物前,我們更加理解鄉村振興不僅是一項政策,更是一種對歷史的回應和對人民的責任。”尤其讓人深思的是,那些曾經為這片土地奉獻青春的老黨員、老村民,如今很多已成為空巢老人,他們理應成為鄉村振興過程中備受關注的對象。
二、農耕記憶:文化傳承中的鄉村溫度
步入農耕文明展區,傳統農具和習俗展示悄然訴說著萊州農業的悠久歷史。隊員們在這些展品前長久駐足,認識到農業不僅是產業根基,更承載著數代人的情感記憶。鄉村振興既要推動農業現代化,也要注重維系農村空巢老人的文化歸屬感和生活尊嚴。正如帶隊教師所說:“我們不能在發展中遺忘那些曾經用汗水澆灌這片土地的人。”
三、非遺新生:草編技藝與社區凝聚
在非遺草編展區,一件件精美的草編工藝品展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草編技藝作為萊州的文化符號,正為農村長者提供社會參與和文化傳承的新途徑。據了解,當地已開始組織空巢老人參與草編工藝培訓,這不僅有助于非遺保護,更為他們帶來了社會認同感和經濟收益。這種“非遺+養老”的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
四、未來藍圖:城市規劃中的人文關懷
在規劃展示館,萊州未來的發展藍圖清晰呈現——綠色生態、便捷交通、宜居城市。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規劃中,特別強調了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懷,包括養老服務設施布局、適老化改造等具體措施。這些規劃體現了一個重要理念:鄉村振興和城市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人都能共享發展成果,特別是那些曾經為這片土地付出青春的老一代。
五、青春使命:實踐中的感悟與擔當
此次參觀不僅是一次文化學習,更成為一堂生動的社會責任課。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中心,空巢老人作為鄉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成為政策關懷與社會服務的重點對象。大家紛紛表示,要將今天的感悟轉化為明天的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未來,實踐隊將繼續深入鄉村,開展更多服務老人的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萊州鄉村振興與人文關懷的共同推進。正如活動組織者所說:“只有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時代的溫度,鄉村振興才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