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地旅學院 郭嘉儀、涂慧文)為系統評估蕪湖鐵畫博物館作為蕪湖市博物館研學旅行課程的可行性。2025年7月4日,安徽師范大學地旅學院赴蕪湖市博物館研學旅行課程開發設計調查本科生社會實踐團隊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好奇,踏入了蕪湖鐵畫博物館的大門,開啟了一場探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蕪湖鐵畫獨特魅力與傳承現狀的深度之旅。
(圖為小組成員赴蕪湖鐵畫博物館集體合照。涂慧文攝)
探館初印象:邂逅鐵畫藝術之美 蕪湖鐵畫,這一中國傳統工藝的璀璨明珠,以“以鐵為墨,以錘為筆”的獨特藝術語言,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步入博物館,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團隊成員們瞬間被淹沒在鐵畫藝術的歷史洪流之中。一幅幅鐵畫佳作映入眼簾,山水田園間,云霧繚繞,仿佛能聽見潺潺流水與鳥鳴聲交織的樂章;人物花鳥處,栩栩如生,每一處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
在講解員的細致解說下,團隊成員們了解到蕪湖鐵畫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清代康熙年間,由工匠湯天池妙手偶得,開創了這一獨特的藝術門類。鐵畫以低碳鋼為畫布,以錘為筆,經過設計、剪裁、鍛打、焊接、整形、烘漆等多道繁復工序,巧妙融合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藝術技法,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博物館內,《溪山行旅圖》的雄渾壯闊、《鹿鳴圖》的靈動優雅,無一不令成員們嘆為觀止,深切感受到了鐵畫藝術的博大精深。
(圖為小組成員參觀,欣賞鐵畫作品。涂慧文攝)
交流探實情:洞察傳承機遇挑戰 為了更深入地揭開鐵畫傳承的神秘面紗,實踐團隊與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和傳承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據他們介紹,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蕪湖鐵畫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博物館不僅定期舉辦鐵畫展覽和體驗活動,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鐵畫的魅力,還與多所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將鐵畫藝術融入教育體系,培養新一代的傳承人。
然而,傳承之路并非坦途。團隊成員們了解到,鐵畫制作技藝復雜精妙,學習周期漫長,且市場需求有限,導致年輕一代對鐵畫技藝的興趣寥寥,傳承人才青黃不接。此外,原材料成本的持續上漲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也給鐵畫產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圖為小組成員江源康向講解員詢問博物館相關信息。郭嘉儀攝)
青春擔使命:助力非遺綻放華光 此次蕪湖鐵畫博物館之行,不僅讓實踐團隊成員們領略到了鐵畫藝術的無限魅力,更讓成員們深刻認識到了非遺傳承的緊迫性與重要性。他們表示,將把此次實踐活動的收獲與感悟轉化為實際行動,為蕪湖鐵畫和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讓這一傳統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圖為小組成員在參觀后進行小組討論。涂慧文攝)
(作者:郭嘉儀、涂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