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一批優秀的青年才俊和企業掌舵人憑借著對科技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行業發展和國家科技進步貢獻著力量。近日,相應國家“三下鄉”社會實踐的號召,團隊依次前往走近了徐州依科電氣有限公司、蘇州市鑫達試驗設備有限公司等單位,聆聽他們的故事與感悟。
劉楓琳:深耕控制科學,突破技術壁壘
劉楓琳,本科畢業于某院校19機電4班,后于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電子技術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取得全五的碩士紅本畢業證書,其專業方向為控制科學與工程,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極限快速響應的數字控制系統設計。在研究過程中,劉楓琳通過優化算法和數學建模,實現了系統在有限步數內完成過渡過程,并確保零穩態誤差。與傳統方法相比,她的研究有著顯著的創新點。傳統方法僅適用于低階系統,而她提出了適用于高階系統的控制器設計方法,成功突破了這一限制。同時,通過Z變換和狀態空間模型的結合,不僅簡化了數學推導復雜度,還提升了系統響應速度。這一創新為控制科學與工程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高效、更精準的技術支持。

團隊成員于徐州泉山森林公園合照 朱奕羽攝
當被問及當代青年在參與科技創新建設時應重點提升哪些能力時,劉楓琳認為,青年應提升專業技能,保持創新活力,充滿奮斗激情。“肩頭有千鈞重任,當胸懷壯志,自強不息;腳下有千山萬水,當足履實地,行穩致遠。我們應有敢作敢為的勇氣,在時代變局與自我職業生涯定位的深刻思考后作出勇毅抉擇,匯聚成強大的內在驅動力,為所熱愛的事業不斷奮斗。”她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對于在校同學,劉楓琳也給出了真誠的建議:“希望同學們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應時刻保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失去方向,響應時代號召,賡續紅色血脈,繼而將青春奮斗融入行業高質量發展上去。”
曹逢:扎根工業計量,引領技術革新
曹逢,徐州工程學院畢業,徐州依科電氣有限公司創始人。2013年,他懷揣解決工業計量難題的夢想創辦依科電氣,公司扎根徐州劉橋工業園區,專注工業散料高精度稱重和輸送裝備技術,讓皮帶輸送機實現長期穩定、精準計量。
依科電氣堅持“弘道立業”,技術和產品服務于華能、大唐等國內大型企業,還走向國際。其高精度智控矩陣電子皮帶秤2019年率先取得國內0.2級(最高等級)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以“高精度、高穩定、智能化、免維護”為特點。該產品核心在于獨創矩陣式結構,用8組矩陣秤體單元和8只高精度傳感器,抵消皮帶張力變化影響;先進智能控制與算法確保數據準確;自校驗與免維護特性實現12個月以上穩定性。多項專利保障精度與可靠性,在9.6米超短稱量區域實現±0.2%精度,寬流量范圍內保持精度。依科電氣產品為傳統產業升級賦能,提升精細化管理、保障貿易公平、助力綠色低碳,為企業降本增效。對于解決皮帶跑偏難題,曹逢團隊發明無源發電自動導正裝置,保障計量穩定。在人才培養上,不拘一格招人,強調實戰培養,鼓勵創新,復合型人才推動技術突破,催生12項專利等成果。
對于其他在校同學,曹逢的建議是:“打好專業基礎,不局限自我,了解交叉學科,培養系統思維。”并送上多方面期望,歡迎同學們加入依科。
蘇州市鑫達環境試驗設備公司:專注設備研發,助力多領域發展
蘇州市鑫達環境試驗設備公司,產品應用于電子、汽車、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等領域。電子行業中,高低溫、恒溫恒濕試驗箱檢驗產品性能;汽車行業里,鹽霧腐蝕試驗箱、步入式試驗室測試零部件和整車;還為科研提供環境模擬條件。

團隊成員于徐州綠地瀛海合照 呂雅美攝
該公司設備控溫精準、穩定性高、安全可靠。在競爭中,依靠嚴選零部件、采用先進技術、注重智能化與安全性設計、堅持非標定制、遵循質量管理體系、持續研發保持領先,2025年高端智能溫控項目投產彰顯技術突破。隨著新材料、新工藝出現,該公司計劃進行智能化升級、環保技術改良、優化控溫技術;開發自動化檢測、智能倉儲物流、新能源相關試驗設備,進一步提升半導體設備領域競爭力。
這些優秀個人和企業,以創新精神在科技道路前行,激勵更多人投身科技創新,助力國家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相信我國科技水平將不斷提升,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更有利地位。
從劉楓琳在控制科學領域的技術突破,到曹逢帶領企業在工業計量行業的革新引領,再到蘇州市鑫達環境試驗設備公司在多領域的設備研發助力,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創新的力量與價值。正是這些在各自賽道上不懈奔跑的奮進者,匯聚成了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的強大合力,也為更多有志于科技創新的人們樹立了榜樣,激勵著大家在科技強國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書寫更多精彩篇章。


團隊成員于蘇州市鑫達環境試驗設備公司合照 沈弋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