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對山東早期革命歷史的認識,激勵其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責任,8月13日,山東大學文學院“星火文薪”調研團成員張佳怡前往山東省膠州市烈士陵園,開展紅色文化資源調研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走訪,深入了解當地紅色歷史與革命文物,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
實踐開展前,張佳怡圍繞項目主題,通過官方網站、公眾號平臺等途徑查閱相關資料,提前了解了膠州市烈士陵園承載的革命歷史信息,為后期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了充分準備。
活動期間,張佳怡有序參觀了紀念館的三大主題展區,認真聆聽講解員對展廳內圖文資料和實物展品的詳細介紹。在“風起云涌,星火燎原”展區,凝視著早期革命的珍貴影像與文獻,感慨他們播撒革命火種的艱辛,體悟共產主義信仰在萌芽階段便蘊含的蓬勃力量;步入“抗日救國,聲震膠東”板塊,她仔細觀瞻先烈們使用過的武器、留下的戰地日記等物品,透過銹跡與字跡,真切感知到革命戰士們面對侵略者時的英勇無畏和軍民同心抗敵的強大合力;來到“眾志成城,走向勝利”展區,她在展現解放歷程的場景與文物前駐足,回顧革命先輩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深刻領會到團結奮斗對于走向勝利的重要意義。整個過程中,她專注聆聽、細致觀摩,在觀察、記錄與思考中不斷深化歷史認知、汲取真理力量、筑牢信仰根基。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張佳怡重點學習了紀子瑞、柴世榮等烈士的革命事跡,認真端詳了紀子瑞在獄中用燒焦木棍寫下的《致同志書》手稿,以及柴世榮使用過的那把留有清晰握痕的馬刀。借助這些實物展品與詳細講解的雙重指引,她深刻梳理并把握了膠州地區革命先輩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奮斗史、當地黨組織在斗爭中發展壯大的成長史、革命志士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求索史,以及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奉獻史。參觀結束后,張佳怡與其余團隊成員分享各自的參觀體會,共同探討學習感悟,在學思踐悟中進一步堅定了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革命精神的決心和意志,增強了肩負時代使命、努力學習報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實踐活動以紀子瑞獄中手稿、柴世榮戰斗馬刀等革命文物作為鮮活 “歷史見證”,以紀子瑞、柴世榮等英烈模范作為生動“精神標桿”,引領我院學子在觸摸文物痕跡中梳理膠州地區黨組織的成長壯大歷程,感悟革命先輩為民族解放不懈奮斗的磅礴偉力,是山東大學文學院“星火文薪”調研團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推動紅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實的具體實踐。
未來,山東大學文學院“星火文薪”調研團將進一步挖掘革命文物的時代價值,通過對尋訪過程中收集的文物故事、歷史細節進行系統整理,以線上展覽、校園宣講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崢嶸歲月。同時,團隊成員也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把從革命文物中汲取的精神養分轉化為前行的動力,在與歷史對話中深學深悟、鍛才煉能,切實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力行,努力成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新時代的奮斗者,讓革命文物所蘊含的紅色力量在新時代持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