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7月與山東省成武縣古城社區開啟深度對接,重慶郵電大學“郵渝古成”支教團便與這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在共青團成武縣委、成武縣志愿工作服務中心的指導下,依托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黨委、團委,從2024年的初識相遇到2025年的深度相融,從特色活動開展到物資捐贈、結對幫扶,支教團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教育幫扶的溫暖篇章。支教團以“長效陪伴、精準賦能”為初心,連續兩年暑期扎根社區,用知識與熱忱編織孩子們的成長圖景,更在2025年延伸出政策宣講的溫暖觸角。 一、愛與責任并行,幫扶傳遞溫暖 在暑期支教活動開始前,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便與古城社區共同開展“重郵暖古城,同心筑童夢”活動。捐贈一百余份愛心物資,并促使第一批三十余名大學生與社區兒童結對,通過線上交流、學業輔導、成長故事分享,既助力學業,又給予心靈陪伴,讓孩子因“大學趣事”增添學習動力,搭建起成長互助的溫暖橋梁。
二、多元活動矩陣,點亮成長之旅
1. 非遺傳承:漆扇里的文化傳承 在成武縣志愿工作服務中心指導下,支教團組織開展“扇舞丹青,漆彩傳承”活動,助力青少年觸摸非遺溫度。組織觀看《接棒中華,文化傳遞》公開課,引導思考文化傳承使命;志愿者講解漆扇歷史與非遺價值,讓古老技藝“活”起來;配合專業指導,帶領孩子用扇坯創作,借亮片裝飾激發創意,讓漆藝在童真實踐中煥新,厚植文化認同感。
2. 英語啟蒙:趣味里的語言突破 響應社區需求,開展“趣味學英語,青春共成長”活動。以游戲、歌曲、情景模擬為載體,打造“玩中學”場景,打破傳統課堂壁壘。營造敢開口氛圍,幫孩子克服羞澀,用英語交流鍛煉聽說;融入英語國家文化元素,拓寬視野、培養包容心態,同步塑造自信與團隊協作力,讓語言學習成為成長助力。
3. 運動賦能:賽場上的協作成長 助力“趣味運動會”,為6-17歲青少年搭建戶外舞臺。借“伙伴領航”公開課做思想引領,分組開展沙包積分問答、接力障礙賽等項目。讓孩子在奔跑投擲中強健體魄,于團隊協作里學會溝通配合,將全民健身理念植入青春,培育健康陽光、富有團隊精神的新時代少年。
4. 地理探知:拼圖里的世界認知 開展地理科普活動,組織觀看《5G上的珠峰》公開課。借簡筆畫、動畫短片,講解中國海陸分布、行政區劃,聚焦黃河、秦嶺等地理標識,傳授地圖“密碼”(比例尺、方向、圖例)。以國家地圖磁力拼圖分組競賽,鼓勵邊拼邊交流省份關聯,在趣味互動中夯實地理基礎,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
5. 環保實踐:行動里的綠色擔當 圍繞生態保護,推進環保主題活動。組織觀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公開課,用動畫傳遞垃圾分類意義。開設“垃圾分類課堂”,借教具詳解四分類知識;舉辦“垃圾投放大作戰”“分類接力賽”,讓孩子在游戲中熟稔分類;開展“變廢為寶”手工,用紙箱、塑料瓶制作筆筒、臺燈,帶動家庭踐行環保,讓綠色理念扎根日常。
三、使命延伸,政策宣講打通“最后一公里”
因深耕洞察家庭需求,支教團骨干入選山東省“資助政策進萬家”三十支省級宣講團隊。服務隊積極下沉基層,在成武縣萬福城小區、文亭湖壹號小區、金海岸小區等4個小區,及成武縣一中、成武縣二中、成武縣五中三所高中開展9場集中宣講,覆蓋學生家長及小初高、準大一等不同群體,最大一場參與人數達135人;同時聯合共青團成武縣委開展政策下鄉,對祝橋村、東馬莊村、后張口村等6個村,及汶上集鎮、茍村集鎮、伯樂集鎮等3個集鎮進行問卷調查和入戶走訪,目前已走訪350戶家庭,預計暑假前完成450戶,將資助政策送到家門口,切實打通宣傳“最后一公里”。
四、雙向奔赴,續寫溫暖篇章 從活動參與的熱情呼應,到成武縣志愿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孩子盼支教團志愿者如盼親人”的肯定,2025年的古城社區,支教團以多元實踐書寫“精準賦能”答卷。未來,團隊將繼續在院校黨委、地方組織支持下,讓教育幫扶、文化傳承、政策傳遞深度融合,用青春陪伴點亮更多成長之路,讓志愿力量持續扎根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