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柘鎮數字茶葉創業園的展廳里,尹鎮長指著一臺輕量化采茶機,對著實踐隊說到:“春季采茶忙時,農戶握著舊機器采半小時就胳膊發酸,直喊‘吃不消’!你看這新款,輕便得像拎著個大水杯,剪出來的茶葉跟手采的一樣齊整,價格沒差,效率卻飆漲好幾倍!”
創業園里,智能大棚的規劃圖正鋪展開來。以后啊,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都能實時 “跑” 到數字平臺上。種茶葉再也不是 “憑經驗猜”,而是 “看數據干”,從 “靠天吃飯” 變身 “知數而行”,這波操作夠潮!
白西畈的千畝農田里,機械栽下的秧苗排著整齊的 “方陣”,精氣神十足。尹鎮長笑著說:“機械插秧能把株距卡得準準的,水稻授粉效率噌噌往上漲!” 現在這里的雜交水稻制種,耕田、插秧、授粉、收割全靠機器 “代勞”,成本降了一大截,周期也短了不少。
誰能想到,這里曾是高低不平的 “爛湖田”?如今通過 “小丘并大丘” 改造,田塊方方正正,水渠硬化得平平整整。每天,無人機像 “空中哨兵” 掠過稻浪巡檢,AR 識別病蟲害的 “黑科技” 也在慢慢照進現實。明年,大型玻璃大棚一建,雜交水稻研發中心搞起來,這里的科研力要再上一個大臺階!
要說農活里的 “顯眼包”,當屬無人機 “戰隊”!雙強公司的車間里,各式無人機排著隊,等著上 “戰場”:雙電池植保機一會兒就干完人工幾小時的噴藥量;調運機能扛著重物飛;研發中的水稻授粉機正攻克制種難題;還有能伸機械臂采松樹枝條的高空取樣無人機,為病蟲害防治 “探情報”。這些 “鐵翼” 讓山區農活告別 “肩挑手扛”,效率提升,成本下降!
02 產業鏈 “開掛”,智慧生態超 “能打”
納福匯山茶油有限公司的車間里,自動化生產線排列整齊:灌油、鎖蓋、貼標,一氣呵成。工人師傅說,靠數字技術,不管旺季淡季,幾個人就能玩轉整條線,比純手工快多了! 從高坪基地的果實到貨架上的山茶油,全環節都被數字技術 “盯” 得明明白白:智能檢測儀實時 “播報” 茶樹生長狀態;自動化榨油機精準把控每道工藝;全鏈路數字平臺還能對接直播,龍泉青瓷包裝的高檔禮盒一上線就成爆款。這波操作,讓山茶油從深山 “飛” 向全國餐桌!
石練鎮正靠著雜交水稻制種 “出圈”,打造農業強鎮。這里的 “稻 + 耳”“稻 + 藥” 輪作模式,讓田里的收益翻了番。烘干車間里:收割機把稻谷卸下來,提升機、輸送帶接力干活,烘干、包裝全搞定,全程就 1 個人盯著。要知道,以前烘干稻谷全靠老師傅 “憑感覺”,粉塵飛得到處是,效率還低,F在有了吸塵設備,自動化操作又準又穩。下半年,2000 畝農田還要升級改造,全程機械化覆蓋面要再擴大。看著連片的方田、運轉的機器,隊員們真切感受到:科技正給這片土地注入滿滿活力!
在群山環抱的金竹鎮,石蛙科研產業園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這里依托 “公司 + 基地 + 村級合作社 + 農戶” 的創新合作模式,讓曾經藏于深山的石蛙,搖身一變成為帶領全村奔向共同富裕的 “致富密碼”,奏響了產業興、百姓富的和諧樂章。
產業升級的甜頭,老百姓也嘗到了。遂昌縣共富工坊里,縫紉機 “噠噠” 響,孩子們的笑聲飄。負責人說,農戶手機點一點小程序,就能接知名品牌的包裝零活,老人也能來掙點零花錢。崗位信息還會 “跑” 到公交站電子屏上,誰都能看見。公益托管區里,大學生志愿者陪著孩子做作業、玩游戲,家長干活更踏實。在這次遂昌之行中,實踐隊員們還化身“小老師”,將機械與農業的種子,播撒進孩子們好奇的心田。各鄉鎮各有各的招,共同把 “共富答卷” 寫得暖暖的!
03 新模式 “上線”,鄉村價值超 “有料”
仙俠湖畔的湖山鄉青年共創社區,藏著一群 “數字游民”——IT 達人、文創高手們在這里安了家。生活成本低,水電全包,拿著一線城市的工資,住著山清水秀的鄉村,這日子太 “香” 了!
社區里人情味更濃:幫小吃店上線點評平臺、設計宣傳海報,組織瑜伽課、八段錦,熱鬧得很。加上給力的安家補貼和科技企業扶持政策,越來越多年輕人來這兒扎根,給鄉村添了把 “青春火”!
旁邊的青初文化公司更厲害,改裝的設備能在宣紙上 “復刻” 古畫,效果逼真到 “以假亂真”,全球沒幾家能做到!故宮、浙江博物館的不少古畫復制品都出自這兒。負責人指著《千里江山圖》絹布屏風說:“用科技讓文化‘活’起來,比賺錢有意義多了!” 以前達官貴人才能見的珍品,現在尋常百姓家也能擺上了。
淤溪村的玩法也很新潮。千年古樹下,雜交水稻田和 “班春勸農” 廣場相映成趣。村支書說,春天七彩油菜花一開,游客擠爆民宿;水稻不光能吃,還是 “景觀擔當”—— 無人機航拍拍出 “綠色樂譜”,秋天田間火車道一通,游客能親手體驗收割。
更動人的是傳承千年的 “班春勸農” 儀式,那是對自然的敬畏,對農耕文化的守護,藏著村民對豐收的期盼。古樹的滄桑與遠處機械插秧機的 “噠噠” 聲,合奏出一首特別的 “農耕新曲”。
離開遂昌時,夕陽給千畝稻田鍍上金邊,玻璃大棚的規劃圖在余暉里閃著光。隊員們明白:當科技懂農活、文化融產業、青年愛鄉村,鄉村振興的畫卷一定會更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