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北林業大學“逐夢東林”團隊精心打造的公益教育品牌,小水滴公益課堂已堅持九年深耕科學育人領域,始終堅守科學育人初心,切實響應國家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的戰略部署,助力培育具備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新時代后備力量。
2025年7月17日至20日,該課堂再度啟航,為期四天的系列課程以專業化設計與沉浸式體驗,為青少年開啟科學探索之門。
開營儀式上,生命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侯利軍、生命科學學院輔導員李晨老師及欒曉欣老師分別發表講話,欒曉欣老師系統介紹了課程體系架構、教學實施標準及項目歷年獲得的榮譽資質,為參與青少年及家長全面呈現了公益課堂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家校協同基礎。
儀式結束后,首期課程《隱形的神秘世界》即刻開課,由東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組成的授課團隊,通過微生物學知識體系的趣味解構與標準化實驗操作指導,引導青少年直觀認知微生物世界,深度理解手部清潔規范在疾病預防中的科學原理,實現科學衛生理念向基礎教育場景的有效滲透。
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團隊秉持“從生活到科學”的教學邏輯,構建多維度知識體系。《光的神奇之旅》與《奇妙的聲音世界》課程聚焦物理學科核心概念,通過彩虹生成實驗、簡易土電話制作等具象化操作,將光的色散原理、聲音傳播規律等抽象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實踐體驗,引導青少年建立“觀察-提問-探究”的科學認知路徑。
生命科學領域課程則體現了專業化教學優勢。《指紋的秘密》課程通過指紋分類體系講解與標準化提取實驗,讓青少年認知生物個體獨特性;《神奇的生命密碼DNA》課程聯合iGEM團隊NEFU-China共同開發,以分子生物學核心原理為基礎,通過香蕉DNA提取實驗等可視化操作,將蛋白質與DNA的微觀世界直觀呈現,實現前沿科學知識的科普化轉化。
課程收官階段,《看不見的魔法》課程系統闡釋靜電現象的科學機理,幫助青少年建立對常見物理現象的理性認知。同步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環節由校朋輩心理互助中心專業設計,通過親子互動游戲實現心理健康知識的場景化傳遞;與植物網聯盟聯合實施的臨場研學活動,將生態保護理念融入植物認知實踐,構建起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并重的教育生態。
據統計,本次公益課堂通過四大領域六類課程的系統實施,為參與青少年提供了覆蓋微生物學、物理學、分子生物學及生態學的綜合性科學知識普及,累計完成實驗操作指導65人次。作為長期深耕的品牌公益項目,東北林業大學“逐夢東林”團隊始終以專業化教育供給為核心,在青少年科學素養培育領域形成了可持續、可復制的公益教育模式,為新時代青少年全面發展貢獻了高校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