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已經陪伴我們二十年了嗎?”
7月10日,河海大學千鄉萬村社會實踐團走進江寧區湯山街道暑托班,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守護綠水青山,爭做環保小衛士”的科普宣講活動。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志愿者們以生動講解、真實案例和實踐引導,讓環保意識在孩子們心中扎根。
解讀“兩山論”:綠水青山亦是寶貴財富
宣講伊始,志愿者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為切入點,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孩子們解讀這一理念的內涵:“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這些自然資源和金銀一樣珍貴,守護好它們,我們才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通過貼近生活的比喻,讓孩子們明白環境保護與自身生活的密切關聯。
案例分享:見證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為讓孩子們直觀感受生態保護的意義,志愿者分享了兩個身邊的“綠色蛻變”故事:
在浙江省安吉縣,曾經的礦山開采讓山體裸露、河水渾濁,當地轉變思路后關停礦山、植樹造林,如今憑借優美環境發展生態旅游,成為“中國竹鄉”,百姓通過經營農家樂、售賣土特產獲得穩定收入。
福建省長汀縣曾因水土流失被稱為“火焰山”,經過數十年植樹造林、治理水土,荒山變綠洲,不僅改善了生態,還發展起果樹種植、林下養殖等綠色產業,讓百姓生活大幅提升。
志愿者通過兩個真實案例,配合視頻展示,讓小朋友們直觀感受到環境變化帶來的巨大影響,深刻理解“保護生態就是創造財富”的道理。
行動指南:爭做社區環保小衛士
“保護環境不是難事,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環保小衛士!”志愿者向孩子們發出倡議,鼓勵大家從點滴做起:隨手關燈關水、紙張雙面使用、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做好垃圾分類,讓資源循環利用;愛護花草樹木,不采摘踐踏。志愿者強調:“保護環境不在大小,撿起一片垃圾、做好一次分類,都是在守護綠水青山。”
此次環保科普宣講,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更教會了他們日常生活中可踐行的環保行動。河海大學志愿者們用生動的案例和貼心的引導,讓“綠水青山”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萌芽,助力他們成長為守護家園的“環保小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