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2025年江蘇省大學生在行動暨志愿者“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的號召,深入田間地頭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助力鄉村綠色發展,河海大學“碧水潤田織綠錦,生態筑夢煥新鄉”科普小分隊開始行動。隊員們深入江蘇省南京市八卦洲街道外沙村開展環保宣傳與實踐調研活動。
7月1日,小分隊扎根外沙村,通過深度訪談與實地走訪,傾聽鄉村生態脈搏。上午,隊員們專訪了外沙村村委干部,了解村莊在垃圾分類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河道治理等方面的大致情況。隨后,前往陌上花渡,了解氣霧等節水技術在智慧農業的運用,同時對基地的部分人員進行了采訪,在一問一答中了解智慧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方面,陌上花渡形成了“農業+文旅+康養”的三產融合綜合體,連續五年承辦南京農業嘉年華,拉動住宿、餐飲、會務、研學、農產品銷售等多元消費;社會方面:以百合花海等景觀打造“網紅打卡點”,帶動當地花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另外通過學農中心、親子游樂、農耕文化演藝等活動,普及農業科技與生態文明理念,培育“新農人”,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下午,小分隊前往彭老六家庭農場進行實地考察,對農戶進行采訪與鄉親們面對面交流,傾聽他們對環境變化的切身感受、日常環保實踐的困惑以及對未來生態家園的期盼。一句“現在的科技真是越來越發達了,不僅產量上去了,環境也更好了!”道出了村民對改善環境的真實心聲。
基于訪談線索,小分隊對外沙村進行了細致的實地調研。隊員們系統考察了村內主要水系的水質狀況、農田生態種植技術的應用情況、村民生活日常用水現狀等,用腳步丈量,用專業視角記錄,力求摸清生態底數,為后續精準科普與建議提供一手支撐。
從村委辦公室的懇談規劃,到村民院壩里的家常心聲,再到溝渠田埂間的實地調研,這支來自河海大學不同學院的青年學子組成的科普小分隊,通過在外沙村的扎實走訪與調研,不僅架起了高校智慧與鄉村環保需求之間的橋梁,更以實際行動為繪制美麗鄉村的生態畫卷貢獻了青春力量,邁出了知行合一、助力鄉村生態振興的堅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