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致知——走入淮文化”暑期調研活動圓滿結束
——蚌埠博物館之行:探尋歷史根脈,感悟文化自信
2025年7月15日至20日,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24數學0班的致知淮文化小隊赴蚌埠博物館開展“博物致知——走入淮文化”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為期五天的實地調研,小隊深入了解了淮河流域的歷史文化,增強了文化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
活動中,隊員們重點考察了蚌埠博物館的四大主題展廳,從史前文明到近現代發展,全方位感受淮河流域的文化魅力。在史前文明展廳,雙墩遺址出土的刻劃符號陶器和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引起了各成員的濃厚興趣。這些距今7300年的文物,以其獨特的象形符號和精湛的工藝,展現了淮河流域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的歷史地位;青銅器展區的春秋時期編鐘讓團隊成員驚嘆不已。通過互動體驗,隊員們親手敲擊編鐘,聆聽穿越千年的禮樂之音,感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在近代史展區,一張記錄津浦鐵路通車場景的老照片讓團隊成員們駐足沉思。照片中的細節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技術差距,更展現了早期鐵路工人為民族復興付出的努力。
為了讓傳統文化更貼近現代生活,團隊成員們還參與了淮河柳編技藝的體驗活動。傳統柳編與現代設計結合的“星空燈”讓大家眼前一亮,光影交錯間,古老技藝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調研結束后,團隊成員李嘉琪表示:“這次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凝結在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歷史中的精神力量。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有責任用創新的方式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帶隊老師錢曉昀指出:“博物館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希望更多年輕人走進博物館,在歷史中汲取智慧,在實踐中堅定文化自信。”
此次調研活動不僅豐富了團隊成員們的歷史文化知識,也為推動淮河文化的傳播與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未來,團隊計劃通過數字化展示、社交媒體推廣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蚌埠深厚的歷史底蘊,共同守護中華文明的精神家園。
供稿單位:安徽財經大學 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 24數學0班 致知淮文化小隊
撰稿人:徐斯詠
日期:2025年8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