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紅途勵心 惠民篤行”鄉村振興促進團,在懷化市沅陵縣實踐基地啟動了“觸摸文脈,志愿同行”教育振興行動。該活動聚焦鄉村青少年群體,通過引導他們走進本土文化深處,筑牢文化認同的根基,為鄉村文化振興開拓長效發展思路。

實踐團成員以沅陵縣博物館為陣地,系統梳理館藏文物的歷史價值:戰國“黔中郡”青銅劍的紋飾里,藏著古代軍事與工藝的雙重密碼;明代辰州窯青花瓷的燒制技法,折射出當時手工業的繁榮圖景;近代沅水航運的史料記載,則還原了沅陵作為商貿樞紐的昔日盛景。通過這種深度解讀,讓沉睡的文物“開口說話”,讓專業歷史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在講解內容設計上,團隊充分結合沅陵地域特色,打造“古今對話”的生動場景:將明代“辰州茶引”這份珍貴文書,與當代碣灘茶的制作流程對照講解,用古代官府文書的記載,佐證沅陵茶葉久負盛名的歷史淵源;曬蘭肉那琥珀色的肌理中,滿是沅水兩岸陽光與松木交織的獨特風味;辰州儺戲的各式面具,更是沅陵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鮮活注腳。讓年輕人讀懂故鄉的文化基因,正是文化振興的核心要義。
博物館里的一件件老物件,實則是鄉村振興的“文化富礦”。這場由青年志愿者發起的文化傳承行動,正潛移默化地為鄉村注入新的精神動能。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將繼續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地方特色物產在新時代煥發活力,讓文化傳承的細流匯聚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壯闊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