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至9月6日,重慶大學“榮昌文脈實踐團”赴重慶市榮昌區,開展了為期兩天的“文脈傳遞,知行榮昌”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旨在響應國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通過實地考察與影像記錄的形式,深入探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夏布與榮昌安陶的深厚文化內涵,以青年學生的獨特視角記錄并助力中華優秀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
為深入理解榮昌地區豐富的文化財富,實踐團將行程規劃為三大板塊,依次探訪了萬靈古鎮、夏布小鎮與安陶小鎮,力求從歷史環境、制作工藝和傳承現狀三個維度,全面感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實踐首站,團隊成員們來到了歷史悠久的萬靈古鎮。行走在古鎮的石板路上,團隊成員們觀察著古鎮的建筑風貌與風土人情,切身感受這片土地孕育出燦爛工藝文明的人文環境。

隨后,實踐團前往夏布小鎮,開啟了對“輕如蟬翼,薄如宣紙”的榮昌夏布的探尋之旅。在夏布博物館,團隊成員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和實物展品,系統了解了夏布悠久的歷史與演變。大家被其精巧復雜的純手工制作工序所震撼,從種植苧麻到績紗、紡織,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匠人極致的耐心與高超的技藝。在現場,團隊成員們認真觀察實景展示,仔細聆聽工藝講解,并進行詳細的記錄,希望能將這門古老技藝的每一個細節都記錄下來。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安陶小鎮。如果說夏布代表了極致的“柔”,那么安陶則展現了“剛”的力量之美。在安陶博物館,團隊成員們不僅欣賞了歷代安陶制品的獨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其“紅如棗、薄如紙、亮如鏡、聲如罄”的藝術特點。在制陶工坊,泥土的芬芳與窯火的溫度交織,同學們近距離觀察了從一抔陶土到一件精美陶器的神奇轉變。匠人們專注的神情和嫻熟的手法,讓團隊成員們對“匠心”二字有了更為具象和深刻的理解。

此次赴榮昌的社會實踐不僅是一次生動的文化體驗課,更是一場關于“傳承”的深刻思考。團隊成員們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深刻領悟了“匠心精神”的時代價值,極大地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未來,實踐團希望能以青年的微薄之力,喚起更多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