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基層治理靠智慧”實踐隊赴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多個社區內的小區,以“智慧社區賦能基層減負作用分析”為主題,綜合采用問卷調查、系統觀察、實地訪談等方法,展開專題調研活動。
技術賦能基層:智慧社區的多場景應用 為深入了解智慧社區系統的構建與運作機制,實踐隊首先造訪了洪山區中國電信營業廳。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區多個社區與中國電信合作,由企業派駐商業經理與社區對接,引入智慧社區系統以提升便民服務水平。”
此外,實踐隊還了解到,這一系統覆蓋了多個場景,包括小區智能門禁、沿街商鋪AI監控、高空拋物自動檢測、垃圾分類提醒等。這些應用不僅在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社區安全保障方面成效初顯,也體現出科技融入日常管理的廣闊前景。

圖為中國電信工作人員為實踐隊員介紹智慧社區系統應用情況 徐慶供圖
從落地到減負:智慧社區的賦能進階之路 為切實了解智慧社區系統的落地情況,實踐隊先后走訪了保利社區與井岡社區沈家灣花園小區,詢問了居民和相關基層工作人員,得到了對智慧社區建設反饋,也了解到其中存在部分落地“攔路石”。
在保利社區,以廣泛部署的人臉識別系統為例,該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區安全性,但部分居民反映,系統識別靈敏度存在不足,日常出行存在痛點。更多居民則對個人信息采集與存儲的隱私安全性表示擔憂。此外,工作人員提及,智慧平臺確實有利于他們工作的開展,可以及時了解居民的流動情況,但信息的錄入與維護仍然依賴人工操作,這是一個較為繁瑣的過程。

圖為實踐隊員對保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采訪徐慶供圖
在井岡社區沈家灣花園小區,網格員向實踐隊介紹了更具結構性的問題。據了解,該區智慧社區系統于疫情期間正式投入使用,雖然配套應用程序顯著提升了信息管理效率,但系統建立初期的全部數據依賴人工錄入,后期更新仍需大量人工操作。網格員介紹道:"系統上線時,所有居民信息都是我們手工錄入的,后期更新維護也需要持續投入大量人力,工作量確實不小。"更值得注意的是,該社區老齡化程度較高,智能門禁等設備的推廣面臨較大阻力。網格員補充說:"很多老年人更習慣使用傳統門禁卡,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較低。"相比之下,在以年輕居民為主的社區中,同類技術應用的接受度和使用效果明顯更好。這一對比表明,智慧社區建設需要充分考慮不同社區的人口結構特征,采取差異化的推廣策略。

圖為實踐隊員與井岡社區工作人員座談交流徐慶供圖
調研發現,智慧社區系統在日常管理中正逐步發揮著積極作用,例如在門禁管理、信息查詢等環節效率得到提升,但在普及度和可持續運維方面仍然面臨挑戰。正如在保利、井岡等社區所見,部分設備使用體驗有待優化,數據維護工作量較大,老年群體的接受度也需要更多關注。
技術正在快速迭代,經驗也在持續積累。只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在推廣中更加注重人性化設計和長效運營機制,智慧社區必將更好地融入基層治理,真正成為減負增效的“好幫手”,讓科技賦能美好社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