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的“黔韻儺聲 傳古承新”暑期社會實踐路隊,圍繞“探尋貴州儺戲,感悟非遺魅力”的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從線上會議的初步探討,到實地參觀體驗,再到深入調研考察,天外學子們不僅領略了貴州儺戲的獨特魅力,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認識。
探尋篇:線上會議啟航,夜郎谷初印象
活動伊始,團隊成員通過線上會議進行了充分的籌備與討論。會上,路隊隊長詳細闡述了此次實踐活動的目的與意義,明確了實踐內容與日程安排。隨后,團隊成員們共同觀看了關于貴州儺戲的介紹視頻,初步了解了這一古老戲劇形式的起源、發展與現狀。

帶著對儺戲的濃厚興趣,團隊一行來到了位于貴州的夜郎谷。這里不僅風景秀麗,更因獨特的儺文化氛圍而著稱。在夜郎谷,團隊成員們參觀了儺戲表演場地,近距離觀賞了精美的儺面具與服飾,深刻感受到了儺戲藝術的獨特韻味。當天,他們還觀看了原汁原味的儺堂戲表演,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與生動的劇情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陶醉其中。
實踐篇:親手制作儺面具,體驗非遺傳承
為了讓團隊成員更深入地了解儺戲,實踐團隊特別安排了一次親手制作儺面具的活動。在專業匠人的指導下,同學們從選材、雕刻到上色,每一步都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與耐心。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儺面具逐漸成形,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實踐不僅讓他們學會了制作技藝,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非遺傳承的不易與重要。




深入篇:走訪儺戲之鄉,探尋文化根源
實踐活動的深入階段,團隊成員分為兩組分別走進了德江儺戲之鄉博物館和安順儺面之鄉周官村。在博物館內,他們詳細了解了儺戲的歷史沿革、表演形式與文化內涵。一件件珍貴的展品、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仿佛將大家帶回到了那個神秘的儺戲世界。
隨后,團隊一行來到了安順秦發忠儺雕文化博物館。這里不僅收藏了大量精美的儺面具,更有一位致力于儺戲文化傳承的匠人——秦發忠先生。在秦先生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們參觀了博物館的各個角落,聆聽了他對儺戲的獨到見解與傳承之路的艱辛歷程。秦先生還親自為大家演示了儺面具的制作技藝,讓團隊成員們大開眼界。

通過與秦先生的深入交流,團隊成員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儺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與保護傳承的重要性。他們紛紛表示,將把這次實踐活動的所見所聞所學,帶回校園,分享給更多的同學,共同為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天外學子們不僅走近了貴州儺戲,更在親身參與中感悟到了非遺文化的無窮魅力。他們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與探索,一定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愛上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共同書寫非遺傳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