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賡續精神血脈,近日,我們懷著崇敬之心,奔赴位于巴山蜀水間的精神圣地——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開展了一場深刻的紅色教育實踐活動。

一踏入紀念館莊嚴肅穆的大門,一幅氣勢磅礴的大型紅色主題浮雕便以雷霆萬鈞之勢撞入眼簾。那遒勁有力的“赤化全川”誓言,如血染的戰旗,歷經歲月風霜依然鮮紅奪目,字字千鈞,叩擊心扉。浮雕上,紅軍將士們或持槍沖鋒,或振臂高呼,或相互攙扶,每一個堅毅的面容、每一個奮勇的身姿,都凝固著那段血與火交織的壯烈史詩。佇立于浮雕前,時間仿佛驟然倒流,耳畔依稀響起震耳欲聾的槍炮轟鳴、嘹亮激昂的沖鋒號角和戰士們視死如歸的吶喊。那份穿越時空的震撼,讓每一位成員都屏息凝神,深切體悟到革命勝利的基石,是由無數先輩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一寸寸壘砌而成,其代價之沉重,成果之珍貴,令人刻骨銘心。

在承載著厚重歷史的陳列館前,成員們久久駐足,仰望這座無聲的豐碑。步入館內,時光的塵埃仿佛在此沉淀。一件件飽經滄桑的革命文物靜默陳列:銹跡斑斑的土槍、長矛、大刀,訴說著武裝斗爭的極端簡陋與艱苦卓絕;磨損嚴重的搪瓷碗、破舊的草鞋、泛黃的藥瓶,無聲記錄著紅軍戰士在缺醫少藥、物資匱乏環境下的頑強生存與不屈抗爭。凝視著那柄刃口已卷的大刀,想象著先烈們就是用它,在裝備懸殊的絕境中一次次撲向敵人;摩挲著玻璃柜中冰涼的小藥瓶,仿佛能觸摸到當年救護傷員時那份焦灼與希望。這些無聲的證物,勝過千言萬語,它們讓“艱苦卓絕”和“英勇無畏”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的、可感的、令人心顫的歷史存在。難以想象,是怎樣的信仰力量支撐著他們在那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依然保持著如此高昂的斗志和必勝的信念?這份純粹而強大的精神力量,深深叩擊著每一位參觀者的靈魂。


從“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主題展區開始,成員們跟隨著專業講解員,沿著歷史的脈絡,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精神對話。展柜中泛黃的文件、珍貴的照片、詳實的史料,如同一扇扇打開的窗戶,引領我們深入了解了川陜革命根據地作為全國第二大蘇區,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所發揮的重要戰略作用及其光輝歷程。特別是在“巴山游擊戰”和“萬源保衛戰”等關鍵歷史節點的展示前,大家神情凝重,為紅軍將士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跡所震撼。抗日誓師的珍貴歷史影像與記錄,更是將那個民族危亡時刻,紅軍將士慷慨赴國難、熱血衛中華的壯志豪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展陳中,那些軍民一家親的感人故事尤為觸動人心:老區百姓簞食壺漿迎紅軍,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傷員,甚至傾盡所有支援前線。這份用鮮血和生命凝結的魚水深情,超越了時空的阻隔,依然散發著溫暖而堅韌的光芒。當了解到川陜蘇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長達十余年,付出了巨大犧牲,最終迎來新中國的曙光時,一種難以言喻的敬仰與感懷在心底油然而生。眼前掠過的每一處革命舊址復原場景,每一座承載著無盡哀思的英雄墓碑,都沉甸甸地訴說著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深情與犧牲。這讓我們每一位成員都更加深刻地懂得:今日我們所享有的和平、安寧與幸福生活,并非理所當然,它是無數革命先烈和老區人民用生命和血淚澆灌出的碩果,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傳承這份永不褪色的紅色基因,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
參觀結束后,成員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如同熾熱的火種,點燃了每個人心中的激情。團隊代表在分享感悟時動情地表示:“這不僅是一次參觀學習,更是一次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和黨性錘煉。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是一座永恒的豐碑,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將這份沉甸甸的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立足崗位、擔當實干的實際行動,讓革命的火種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每一位成員也都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要將今日所汲取的精神偉力,化作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涓涓細流。在各自的領域里,我們當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堅韌的意志,去迎接挑戰,創造價值。無論是科研攻關的寂寞長路,還是服務群眾的繁瑣點滴;無論是守護傳統的默默耕耘,還是開拓創新的銳意進取,都將成為我們踐行紅色精神、告慰革命先輩的具體注腳。我們堅信,唯有如此,革命先輩們用生命點亮的信仰之光,才能穿透歲月的迷霧,持續照亮我們以及后來者前行的道路,永不熄滅。
此次意義非凡的紅色之旅,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回望與緬懷,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煉與信念升華。它讓團隊成員在重溫烽火歲月中,更加堅定了傳承革命精神、汲取奮進力量、矢志不渝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決心。我們深知,紅色基因是融入血脈的寶貴財富,唯有代代相傳、薪火永續,才能使其在歷史的星河中煥發出歷久彌新的璀璨光芒。全體成員將帶著這份在紅色熱土上汲取的深沉熱忱與堅定擔當,將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和崇高精神,如同種子般播撒到更廣闊的天地,以實際行動詮釋信仰的力量,讓紅色的旗幟永遠高高飄揚,讓革命的精神永遠熠熠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