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程思源曾天紅)七月,華中農業大學化學學院“化萃茶香,筑夢鄉村”社會實踐隊赴河南省信陽市,以“專業賦能+實地調研+直播助農”實踐模式深入探訪信陽毛尖及特色農產品生產銷售現狀,依托學科優勢開展產教融合實踐,并投身助農直播帶貨,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賦能,共話產業發展新思路
為探索農產品生產銷售新路徑,實踐隊前期開展了充分的文獻調研,并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并實施了茶葉萃取實驗。隊員們充分利用專業知識,從原材料中提取出具有抗炎抑菌、提神醒腦功能的茶多酚,并進一步制備成茶多酚噴霧、牙膏、香皂等一系列衍生產品。帶著從實驗室制備的樣品,實踐隊與當地知名茶葉企業負責人龔長輝共同探討農產品的高附加值利用,龔長輝表示,未來愿意與華農化學學院進一步合作,共同探索商業化茶葉萃取技術,設計生產茶葉深加工產品,拓寬信陽毛尖市場。
茶葉企業負責人龔長輝與實踐團交流后續合作事宜 唐禎悅攝
深入調研,感受鄉村振興脈搏
7月19日,實踐隊來到大別山青創中心進行實地學習。據負責人介紹,青創中心作為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擁有專業的直播設備、豐富的直播經驗和嚴格的產品選品機制。其創立旨在鼓勵青年創業,以電商直播為特色帶動家鄉發展。實踐隊在參觀直播間時,注意到幾名員工正為即將進行的直播帶貨做準備。青創中心負責人表示,直播工作如同老師授課,鏡頭背后是充分的前期準備。她以當地特色農產品紅薯粉皮為例,詳細闡釋了直播前的嚴謹準備工作。為確保消費者能品嘗到最佳的口感與新鮮度,農戶們需要從凌晨四點便開始制作,并將新鮮出爐的粉皮送達直播間。同時,產品背后的制作技藝、地域文化等,都需要主播團隊進行充分的準備。
實踐隊與電商主播交流直播經驗 陳斐楊攝
實地走訪,聚焦特色產業生態
7月20日—21日,實踐隊分別赴長輝云霧茶葉有限公司、河南省農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調研學習。在長輝云霧茶葉有限公司,實踐隊員們親手采摘茶葉,并深入茶葉加工車間,在負責人的講解下,學習信陽毛尖的制茶工藝。在交流環節,公司負責人指出,當前信陽毛尖仍面臨宣傳力度不足、新茶飲市場缺失等問題,但是他將繼續堅守并深耕毛尖產業,扎根鄉土,助力鄉村振興。在河南省農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踐隊員們來到小龍蝦、甲魚的加工車間,詳細了解了從原料入庫、清洗分揀、精深加工到包裝冷藏的全鏈條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體系。此次實地走訪讓實踐隊對潢川縣的特色水產產業有了更直觀、更深入的認識,也為后續的助農直播選品和推廣打下基礎。
實踐隊參觀小龍蝦加工車間 劉世言攝
校地聯合,共筑實踐育人平臺
7月23日上午,實踐隊在化學學院輔導員程思源的帶領下,邀請青創中心政協主席王道成,開展實踐交流座談會并舉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
實踐隊隊長李林竹總結了近期實踐活動,隊員們依次分享實踐所見所聞所思。實踐隊成員馬于杰說,在解決直播助農遇到的種種問題的過程中團隊意識得到了提升,還被潢川的人文特色深深折服。輔導員程思源感謝青創中心給予了實踐團一個從學校的“象牙塔”到社會中鍛煉的機會,并指出實踐團回到學校后會繼續堅持助農直播,真正實現助農。王道成主席總結發言,鼓勵實踐團鉆研技能,建設家鄉。最后,雙方完成授牌,標志著華中農業大學大別山青創中心社會實踐基地正式成立,更多華農學子將在此承擔起“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責任。
實踐隊帶隊老師與青創中心負責人共同為社會實踐基地掛牌 唐禎悅攝
直播助農,青春聚力共促增收
經過前期的實地調研和直播培訓,實踐隊積極開展助農直播活動,充分發揮大學生的青春活力,展示華農學子的風采擔當,宣傳推廣并帶貨潢川特色農產品。
實踐隊隊員分工有序,運營組及時調試設備并做好數據記錄;主播組提前了解產品,對產品的成分、做法、特色、物流等信息進行講解,同時穿插才藝表演,吸引觀眾興趣;運營組與評論區觀眾需求進行反饋互動。實踐團從最初的“直播小白”,經過不斷復盤、演練,抓住吸引人流量的妙招,講好產品的關鍵信息,最終成為鏡頭前的“專業”大學生帶貨主播。
實踐隊每天平均直播四小時以上,開設農產品專場直播,擴大潢川農產品影響力,助力提高農戶收入,還開設新生問題解答專場直播,解決新生疑惑。在扮演“主播”的角色中,實踐隊牢記華農學子身份,努力彰顯當代大學生風采。
實踐隊隊員講解當地特色農產品 唐禎悅攝
“專業賦能+實地調研+直播助農”實踐模式,在這七天里落地生根。從實驗室里的茶多酚研究,到田間地頭的茶葉采摘,從直播間的笨拙嘗試,到熟練帶貨,化學學子學到了課本里沒有的知識,真切感受到鄉村發展的活力與潛力,在實踐中加深了對鄉村的理解與擔當。回到學校后,實踐隊將繼續做好助農直播,把在信陽的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實踐中成長,用專業所長助力鄉村振興,讓青春在服務社會中綻放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