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深入探尋特色農業推動鄉村發展的創新路徑,2025年7月9日,“鑒湖微光”志愿服務團滿懷熱忱地走進涪陵區馬武鎮石朝門村,實地探訪了當地聲名遠揚的冉剛梨園。這個因一座宏偉石門而得名、海拔介于650米至900米之間的典型坪上鄉村,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是涪陵坪上地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試驗場,更憑借蓬勃發展的梨園產業,成為鄉村振興征程中的生動范例。

冉剛梨園:從拓荒到聞名的種植基地
七月的石朝門村,驕陽似火,卻擋不住梨園里的一派繁忙與生機。此時正值梨子大量上市的時節,冉剛梨園中,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宛如一片綠色海洋中點綴著的金色繁星。梨園負責人冉剛,早在14年前便毅然決然地扎根于此。作為馬武鎮最早投身水果種植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闖勁和對這片土地的深厚熱愛,將最初流轉的200余畝土地,精心打造成了如今遠近聞名的特色水果種植基地。
“一開始就是憑著一股闖勁,想在這片土地上闖出點名堂。”冉剛微笑著向志愿者們講述自己的創業歷程,眼神中透露出對過去艱辛的坦然和對未來的堅定期許。從最初單一的梨子種植,到如今涵蓋多種水果的生態果園,每一步都凝聚著他的汗水與智慧,每一寸土地都見證了他的執著與堅持。

多元種植:滿足多樣口味需求
走進梨園,陣陣清甜的果香撲鼻而來,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美妙樂章。冉剛熱情地向志愿者們介紹:“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我們精心培育了多種南方早熟梨品種。”其中,翠冠梨和秋月梨的種植面積就達150畝。這些梨子宛如大自然的精靈,口感清甜、汁水豐富,仿佛是在舌尖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而且它們成熟時間早,能在市場上搶占先機,就像一群勇敢的先鋒戰士,率先闖入市場的大門。
除了梨子,果園還種植了50畝蟠桃、仙女脆桃等特色水果,以及少量獼猴桃、李子等。它們宛如一群親密的伙伴,共同構成了多元化的水果種植格局。“這樣一來,從初夏到深秋,果園里都有新鮮水果可供采摘,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冉剛補充道,眼中閃爍著對果園未來發展的美好憧憬。
線上拓展:讓梨子走向全國各地
為了拓寬銷路,石朝門村積極擁抱互聯網時代的浪潮,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我們通過電商平臺,把新鮮采摘的梨子銷往全國各地,讓更多人能品嘗到這份來自鄉村的美味。”冉剛自豪地介紹說。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就像一雙有力的翅膀,讓這些梨子輕松地飛向全國各地,根本不愁賣。
在包裝車間,幾位村民正忙碌而有序地將剛采摘的梨子分揀、套袋、裝箱,動作嫻熟麻利,仿佛是一群技藝精湛的藝術家,精心雕琢著每一份來自鄉村的美味。“這些梨子都是現摘現發,保證新鮮。網上訂單多的時候,我們這兒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呢。”一位村民笑著說,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產業興旺:多產業融合促增收
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石朝門村以梨園等特色產業為引領,宛如一艘領航的巨輪,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做大做強糧食、蔬菜、水果、花卉、畜禽“五大特色產業基地”。
村里以花為媒,全力打造“坪上花溪”旅游名片,推進實施鮮花小鎮、花溪峽谷、百果園等項目,已發展花卉1300余畝。那一片片五彩斑斕的花海,仿佛是大自然鋪開的畫卷,吸引著無數游客的目光。同時,村里還探索改造閑置農房發展鄉野民宿,打造集花卉觀賞、水果采摘、農耕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游客來了,不僅能摘水果,還能賞花、住民宿,體驗鄉村生活,這樣產業鏈條就拉長了,收益也更多元。”冉剛解釋道,就像一位睿智的指揮家,指揮著鄉村產業發展的宏大樂章。

模式創新: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石朝門村推行“農業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的發展模式,健全土地入股、托管經營、就近務工等利益聯結機制,宛如一座堅固的橋梁,吸引城市資本下鄉發展、在外人員返鄉創業。“村里很多人都在梨園務工,平時修剪枝葉、施肥、采摘,都能拿到工錢。還有些村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年底能分紅,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一位正在梨園勞作的村民開心地說,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種發展模式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還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就像一場溫暖的春風,吹進了每一個村民的心田。

青春賦能鄉村:我們能做些什么?
“這次來到石朝門村,看到這里的梨園發展得如此紅火,還有村里多元的產業布局,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志愿者劉夢圓感慨道,眼神中透露出對鄉村發展的欽佩和向往。“這里的特色農業充滿活力,新農人的奮斗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們,我們也希望能運用所學知識,為村里的發展出一份力,比如幫忙優化線上銷售策略、設計更有特色的包裝等,讓石朝門村的水果名氣更大、銷路更寬。”劉夢圓的話語,代表了全體志愿者的心聲,他們就像一群充滿希望的種子,將在這片鄉村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