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老年人擁抱智慧生活、樂享智慧晚年。2025年7月開始,南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歲暖桑榆”博愛青春社會實踐團分別于陽光養老院、南郊社區等地開展一系列孝老敬老服務活動,通過科技賦能與暖心陪伴傳遞社會溫情。
智暖銀齡-數字鴻溝跨越計劃
為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擁抱智慧生活,2025年7月,南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歲暖桑榆”博愛青春社會實踐團走進陽光養老院,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智能應用需求。志愿者們采用“理論講解+手把手實操”雙軌模式:先以通俗語言拆解微信視頻通話、語音消息發送、音樂播放等基礎功能操作邏輯,并針對練習中遇到的通訊錄保存、字體調整、視頻通話等具體問題進行手把手演示。通過這種近距離、沉浸式的陪伴教學,老人對智能手機操作的焦慮顯著降低,切實提高了應用技能。
此次活動是“歲暖桑榆”博愛青春社會實踐團深化“智慧助老”服務的具體舉措之一,旨在切實消除老年群體融入數字生活的障礙,幫助老人輕松觸達智慧生活,彌合數字代際隔閡。活動成效顯著,收到院內廣泛好評。
康寧萬家-生命守護提升工程
2025年7月10日,南郊社區的“康寧萬家”工程將傳統中醫藥智慧融入養老健康。活動現場,志愿者不僅普及艾草溫經散寒、祛濕活絡的藥用機理,更通過“一聞二演示”的沉浸式教學:引導老人嗅辨優質艾草清香,演示艾草錘沿肩頸穴位的敲擊手法。本次活動創新采用實用健康知識普及與親情影像留存服務相結合的模式,不僅精準對接了老年群體的實際需求,更有效傳遞了社會各界對老年群體的深切關懷,是青年一代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傳統美德的生動實踐。
梓里慧助-銀齡樂學親情訪
為切實幫助老年群體跨越“智能門檻”,2025年7月13日開始至今,已有七組青年志愿者攜帶自研的“大字版智能手機手冊”返回家鄉,分別在崇川起鳳社區、如皋平明社區、響水孝養老服務中心、鹽城市阜寧縣阜城鎮社區、蘇州市太倉市浮橋鎮三里村、淮安市金湖縣夕陽紅服務社區和宿遷市泗陽縣莊圩鄉惠民路街區站點,通過方言親切講解、慢速反復演練,帶老人攻克“掃碼支付”“預約掛號”等生活難題,同時運用人像攝影技巧,為老人拍攝飽含歲月韻味的肖像。一張張定格的微笑照片、一次次耐心的屏幕指點,親情在科技紐帶中煥發新生。
本次活動通過攝影服務與返鄉親情教學雙軌并進,活動兼具人文關懷與社會創新價值。青年志愿者攜帶自研“大字版手冊”返鄉授課,以方言親切教學化解技術恐懼,使智能手機成為聯結游子與故鄉的情感紐帶。通過“技術反哺+親情陪伴”重塑代際互動模式,既激發了青年群體的鄉土責任感,也呼應了“情歸梓里”的文化復興命題。
展望前路,暖意不息。“梓里慧助-銀齡樂學親情訪”系列活動將持續深入開展。六支嶄新的志愿隊伍已整裝待發,他們的足跡即將印刻在更多家鄉的村落與街巷。我們誠摯呼喚更多有愛青年加入這趟溫暖旅程,讓科技的暖流驅散暮年孤獨,以真情為伴,同心同力書寫桑榆有依的幸福圖景!
(圖文:田震 陳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