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暑期實踐調研團的學生們抵達淮北市杜集區百蓮百荷景區,在合肥植物園科研科普中心副主任宇勝老師的指導帶領下,以百蓮百荷景區荷花睡蓮產業為主線,以鄉村振興和生態修復為主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百蓮百荷項目地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的古樂湖畔,該地由于前期煤礦開采導致土地下沉,沉陷水面深淺不一,大部分區域處于閑置狀態。采煤沉陷區依據“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的原則,2021年成立淮北百蓮百荷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對該區域開始實施綜合治理,種植百種荷花和百種蓮花。但又由于前期設計與施工存在差異,加之后期管理疏忽,導致景區田地內品種混亂,多數標識牌有誤。
實踐團抵達百蓮百荷景區后,成員們首先是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大致游覽了景區,了解景區內的核心觀賞區、生產研發區、大棚溫室區等區域的分布。而后景區負責人則向成員們簡單介紹了景區的發展歷程以及當前的經營狀況,使得成員們從整體上對百蓮百荷有一個基本認知。當天,成員們還查閱相關資料,學習荷花睡蓮的習性、價值,在結合百蓮百荷項目實況的基礎上了解它們在生態環境上的作用。
華農暑期實踐調研團主要任務是荷花睡蓮的品種鑒定,從俯視、45°角、平視多個角度進行拍攝,完成20種睡蓮和16種荷花的第一天花、第二天花、第三天花的開花情況以及性狀記錄,為景區后續完善科普宣傳等相關活動打下基礎。7月11日至7月14日,成員們每天都早早來到景區,趕在荷花睡蓮因為高而閉合前完成對它們雌雄蕊、花色、葉質感等性狀的拍照記錄。在每天下午實踐團成員們則進行照片、資料整理,比對文獻資料,完成品種鑒定。
除此之外,實踐團成員們還在宇勝老師指導下,進行了千瓣蓮等荷花品種的解剖與花瓣長度測量,并拍照記錄性狀,對原有品種性狀進行修正。幫助后期景區內荷花介紹牌完成更改修正以及科普展板設置。
在實踐后期,成員們進一步考察了景區的廉政廣場、溫室大棚等其他區域,了解景區結構和荷花睡蓮產業發展情況,針對性地提出當前景區在如整體園區規劃、后期管理宣傳等方面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思路方案。
同時還進行了科普宣講活動,帶領青少年了解荷花睡蓮的應用價值,游覽園區,觀賞荷花睡蓮。
整個實踐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與荷花睡蓮直接接觸,親身觸摸,觀察記錄,識別、分辨例如洪湖紅蓮、紅燈高照間的差異,既深入增進了成員們對荷花睡蓮的了解,又為景區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幫助。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發展,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此次社會實踐相當于成員們的第三課堂,學習如何更加高效有質量完成任務,學習與人有效溝通交流,學習主動與積極,最重要的是完成了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這一重要“知識點”。
當然,此次實踐團成員們來到淮北,走進杜集,近距離感受了小城風貌。小城安詳,美起來如荷蓮一般淡定、從容。杜集從荒山殘石的綠化美化,到煤礦坍塌治理的湖化工程,離不開環境治理。杜集區在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與兩山論中利用自身條件發展文旅,積極實施生態治理,才有了如今成員們看到的一半秀麗、一半煙火的小城面貌。在飲食上,這里既有獨具特色的太和板面,又有別有風味的地鍋雞,還有熱鬧的伏羊節。
體驗人文風貌,也學習以荷花睡蓮為核心的生態修復案例,更體悟鄉村振興中現代化新農村典范,華中農業大學暑期實踐團赴淮北百蓮百荷一行完美收官!
文字:吳殊怡
圖片:張彩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