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背景
歷史文物凝練著時間的記憶,非遺寶藏沉淀著曠古的智慧。三山五岳之中,書寫著千年風華;華夏大地之上,承載著過去、現在與未來。從碧水青山到古街深巷,從梵音鳴響到文明圣境,從覆著塵土的器皿到精妙絕倫的技藝,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在此沉淀薪盡火傳的思想精神在此激蕩。文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是傳承和展示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然而,由于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許多傳統古建筑和文物受到破壞和侵蝕的現象也不容小覷。
曲阜市古為魯國國都,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 24 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被命名為第一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其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孔廟、孔府、孔林,作為傳統“三孔”景區歷久彌新,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館、孔子研究院“新三孔”蒸蒸日盛。境內擁有 3A 級以上景區 14 個,“三孔”景區 2007 年被評為國家 AAAAA 級旅游景區;各類文物點 819 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195 處,非物質文化遺產 205 項,具有極其豐富的科研調查價值。
為了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文物保護的現狀和挑戰,提高對傳統儒家文化保護的意識,以及加強對儒家文化文物保護的實踐能力,我們山東大學文學院“篤行”赴濟寧市曲阜市儒家文物保護利用情況分析調研團,進行了關于曲阜市的儒家文化文物保護社會實踐活動。
二、實踐目的和活動內容
實踐目的:
1. 保護化遺產:文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寶貴財富,它代表著人類歷史的記憶和文化的積淀。通過對儒家文化的文物保護這一社會實踐,我們可以保護并傳承文化遺產,使其得以實現更高質量的保存,讓我們以及后世都能夠享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
2. 促進國家意識和文化認同:文物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獨特標志,代表著該國家、民族的歷史、地理、風俗和技藝等方面的特色。而儒家文化作為通過參與文物保護的社會實踐,可以增強人們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并加強國家意識的培養。
3. 推動經濟發展:文物保護可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繁榮。同時,文物保護也可以成為一種文化創意產業,通過與設計、藝術、傳媒等行業的結合,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曲阜市文旅產業與儒家文化的結合是文物保護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典范。
4. 傳承人類智慧和藝術成就:文物是人類智慧和藝術成就的結晶,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體現。通過對儒家文化的文物保護社會實踐,我們得以有機會傳承并重現人類的智慧和藝術成就,讓后世從中汲取靈感和智慧。
5. 增進社會和諧與文化交流:對儒家文化的文物保護社會實踐可以促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進社會和諧。同時,通過國際間的文物保護合作,可以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理解,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
活動內容:
1. 參觀曲阜市的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參觀了孔府、孔廟、孔林、顏廟、周公廟、孔子博物館等文物保護單位,提前了解各地文物的歷史背景、深入探查文物保護的現狀,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悟曲阜的文化內涵以及文物保護工作的具體措施與效果。
2. 與相關專家和工作人員座談:在參觀孔子博物館的過程中,我們與曲阜市的孔子博物館的專家及工作人員進行了采訪交流,就文物保護面臨的問題、需求和解決方案等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采訪,以此對于當前博物館的文物保護舉措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3. 實地調研和調查:我們采取實地調研和調查的方式,深入曲阜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地考察、親身體驗曲阜市文物保護的舉措,了解曲阜市的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包括存在的問題、成果和改進措施,從中加深對文物保護的理解和認知。
4. 文物保護宣傳和教育:我們在參觀文物保護單位的同時,通過向觀眾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題調研啟發觀眾思考,向公眾傳達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意義。
三、活動詳細闡述
1.在孔廟孔府景點開放之前,有一場聲勢浩大的“開城門”表演,表演者們身著各式古代服裝,手持象征著儒家禮樂文明的各類器皿,用獨具特色的古典舞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這是儒家文化在現代轉型的一個突出標志。隨后我們進入孔廟孔府,曲阜孔廟又稱“闕里至圣廟”,以孔子故居為廟,歲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謚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最大的孔廟。現存的建筑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占地 327 畝,前后九進院落。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孔府占地 240 畝,共有廳、堂、樓、房63 間。九進庭院,三路布局。
第一次社會實踐以及問卷調查,我們向參觀游客們詢問關于孔廟和孔府的文物保護認知,收獲了許多有效的信息;接著我們實地考察了孔廟孔府的一些碑文石刻,回溯歷史,了解碑文的前世今生;我們社會實踐團隊依照既定路線有序行進,恰巧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祭祀禮,參與者們隨著指導對孔子進行祭祀,而我們也在一旁觀摩,了解祭祀的禮儀制度,對儒家文化的感悟更加深刻;在孔廟大成殿周邊的外墻上,我們依稀分辨出很多“XXX 到此一游”的不文明旅游行為,
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文物保護的決心。
2.我們在孔林與顏廟開啟也進行了一系列社會實踐調查。
孔林,又稱“至圣林”,作為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具有重要的實踐考察價值。我們跟隨游覽車穿越在清幽的樹林中,聆聽導覽的
講解,記錄沿途的所思所想,在隊員有疑問時,其他隊員也積極進行解答,整個隊伍洋溢著十分和諧的氣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了解了古代等級森嚴的墓葬制度,也了解了墓葬前面的一些建筑的特殊含義。穿過洙水橋,我們進入了孔子墓地,這一區域也包括孔子的兒子孔鯉與孫子孔伋的墓葬,旁邊也包括大量石碑雕刻,具有豐富的文物研究價值。
孔林參觀結束后,我們社會實踐團隊來到顏廟,這是祭祀孔子的弟子顏回的廟宇,坐落在顏回所居的“陋巷”旁,廟宇幽深,同樣也反映了古代傳統的祭祀禮儀規范,包括幾進院、院門旁邊的祭祀用具等,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這些行程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認知。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顏廟參觀人群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多,這一景點相較于“三孔”景區而言存在一些宣傳上的不足,讓我們對于景區的宣傳也產生了一些建議和感悟。
3.我們在周公廟和鄒城市的孟廟孟府繼續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周公廟,亦稱文憲王廟,是祭祀周公的廟宇,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為"元圣",故又得名為元圣廟。曲阜周公廟是全國三大周公廟之一。周公廟經過了宋、元、明、清的先后多次修建,具有濃厚的歷史氣息。周公廟整個建筑群呈長方形,四周修建紅墻包圍,一共三進院落。現存有殿、亭、門、坊共 57 間,占地約 75畝,廟內古樹掩映。周公廟西北,有一處隆起的高地,人稱“望父臺”,又名“伯禽臺”,傳為當年伯禽向西望父祭祀之地。通過對周公廟的文物保護進行細致調查,我們的社會實踐愈發走向豐富和深入。在參觀完周公廟之后,為了使得我們的社會實踐更加充分、具有銜接性,我們乘坐公共交通前往了濟寧市鄒城市的孟廟孟府,探尋儒家文化的延續發展脈絡。我們在孟廟孟府也進行了對觀眾的問卷走訪調查,得到了關于文物保護的一些建設性意見。相較于孔廟孔府而言,孟廟孟府就沒有那么多游客,這也體現了需要加強景區宣傳的覆蓋面。
4.我們在孔子博物館開啟了最為細致的社會實踐。孔子博物館的主要陳列由序廳和五個部分構成,序廳通過多媒體投影對孔子進行了總括性介紹,五個部分內容分別為孔子的時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與中華文明、孔子與世界文明。下行展廳為詩禮傳家基本陳列展,分余蔭百世、孔府檔案和闕里遺風三個單元。孔子博物館藏品主要源自歷史上孔府積累的舊藏,擁有各類館藏文物 70 萬件、30 萬件孔府私家文書檔案、宋代以來 4 萬多冊善本古書、8000 多件明清衣冠服飾以及大量的與祭祀孔子有關的禮樂器等。我們在這一場所積極與觀眾們交流互動,了解他們對孔子博物館文物保護的認識,對我們也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在孔子下行展廳中,最令我關注的是有關古代婚姻“六禮”的文書展示,這不僅體現了傳統儒家色彩對婚姻締結的影響,而且也反映了婚姻的發展脈絡,具有極大的中國古代社會學、文學價值。
孔子博物館以其現代化的建筑和藝術風格向我們展示了孔子的偉大人格魅力以及對古今中外造成的思想影響,其意義深遠,值得我們社會實踐團隊進行細致考察,考察結束后我們社會實踐團隊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采訪。5.我們的最后一個社會實踐地點是曲阜的石門山。石門山原名龍門山,因為
有二峰對峙,狀如石門,故名石門。山上有水雪洞、盤龍洞等二十四景,以石門月霽為勝景。山上有孔子學《易》處、子路宿于石門處、李白杜甫燕集處等。山上石刻繁多,歷史底蘊深厚,給我們的社會實踐主題研究帶來豐富的素材。穿越石門山,我們社會實踐一行人研究各類石刻的組成和內容,并對其進行圖片記錄,期待探索碑刻之后的前世今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了石門山風景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第一,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在游覽中存在一些不便;第二,是景區的參觀游覽景點開發不夠完善,在游覽價值上存在缺陷;第三,是景區的文物保護上,景區未有效對相關文物進行有效保護,文物上存在大量后期的腐蝕、脫落現象,這需要曲阜市文物局的相關人員進行進一步的工作保護,我們社會實踐團隊也會持續跟進。
6.社會實踐的最后一天,我前往曲阜市文物局對我們的相關工作進行總結,聯系工作人員進行蓋章等相關事宜。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對我們的社會實踐進行了相應的評價。在文物局進行總結整理的過程中,我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文物保護是一項多么艱巨的任務,這需要人的信念和毅力,更需要一代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接續努力。
本次活動均是在線下進行,我們深入每一個文物的現場,積極探索,認真調查實踐,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對于本次社會實踐的認知也更加充分。文物保護是一個國家歷史記載傳承的重要一環,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書寫者和記錄者,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曲阜探尋的這些天,我從一個個富有歷史底蘊和文化色彩的地方深刻感受到了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如何能在數千年的時光流轉中仍然能夠屹立不倒,在光陰與時間的濯洗中更加熠熠生輝。
四、實踐成果和體會
實踐成果:
1. 對曲阜市的文物保護現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首先,曲阜市對于儒家文化的傳承保護的采取了眾多措施。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是關于曲阜市的建筑規劃,在曲阜市進行社會實踐的幾天中,我注意到曲阜市城區的建筑普遍不高,多為二層及三層建筑,而經過查詢后得知,這是曲阜對于文物保護和儒家文化傳承的一項舉措,即在城區建設時維護儒家文化的優勢地位,因此在老城區的所有建筑都不能超過孔廟的最高建筑——大成殿,這令我們佩服和贊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曲阜市的儒家文物保護面臨的挑戰仍然較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文物保護面臨著許多挑戰。一方面,城市必要的建設擴張導致文物遺址和古建筑面臨毀壞和消失的風險,如我們參觀的顏廟和周公廟等地,明顯可以感受到其維護力度不如孔廟孔府之類的重點文物建設領域。另一方面,一些違法違規活動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游客隨意刻畫、隨意撫摸文物等等的不文明行為。此外,對一些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文物保護關注不足,導致這些地區的文物保護形勢嚴峻,如石門山地處偏僻,其石刻、碑刻以及廟宇文物保護不足,其存在年久失修、風化剝落等現象。
其次,文物保護法規和政策體系亟待完善。盡管我國文物保護立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實際貫徹落實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曲阜市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建議曲阜市的相關文物管理單位應當加大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以確保景區相關法規以及法律的有效實施。其次,文物保護的政策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注重保護與利用的平衡,提高文物保護的可持續性。
再次,專業人才培養和技術支持不足。文物保護工作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人才支持。但目前,經過實地探索尋訪我們發現,曲阜市的文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存在不完善和不足的情況,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提高。而且,文物保護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還需要在一些領域進一步加強,如文物數字化保護、修復技術等。
最后,大眾參與度亟待提升。文物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訪者們對于孔廟孔府等儒家圣地的了解仍然不夠,教育建議很多只是停留在表層,因此可以看出目前大眾對文物保護的參與度仍然有較大增長空間。因此,加強公眾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文物保護的認同感和參與度至關重要。
2. 提高了文物保護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參觀學習和實地調查,我們深刻認識到文物保護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支持,需要培養專業人才,加強對文物保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設專業化的文物保護教育體系,培養具備文物保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隊伍,提高整體的文物保護實踐能力。也要強化保護措施,制定科學、合理的文物保護方案和措施,包括文物的鑒定、修復、保存、監測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持,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文物進行保護和修復,如非破壞性檢測、數字化技術等。
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個人的行動和參與對于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需要進行教化培養,提升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經過對于曲阜市儒家文化的社會實踐,我們認為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文物保護工作,例如建立文物保護志愿者隊伍,組織義務保護活動,形成社會共識和共同責任。加強與文化機構、旅游機構、學術界以及社區居民的合作,形成多方聯動的文物保護網絡。并且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文物保護組織和機構的活動,開展文物保護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借鑒國際先進的文物保護理念和方法,提升國內文物保護的水平。
3. 增強文物保護宣傳和教育的影響力:文物保護宣傳和教育能夠提升公眾對文物價值的認知。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人們可以了解到不同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對人類文化的重要意義。這不僅有助于增強人們對文物的珍視和保護意識,還可以激發人們對文物的濃厚興趣,進一步推動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
其次,文物保護宣傳和教育有助于增加文物保護的政府投入和社會支持。宣傳和教育可以通過向公眾普及文物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公眾對文物保護事業的關注和認同,促使政府加大對文物保護的投入。同時,宣傳和教育還可以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文物保護活動,通過捐贈、贊助等形式集中社會資源,推動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
再次,文物保護宣傳和教育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文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記憶和文化符號,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精神內涵。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可以將這些傳統文化知識傳遞給后代,讓他們了解和認同自己的文化傳統,培養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最后,文物保護宣傳和教育有助于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文物作為一種旅游資源,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和經濟價值。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可以提高公眾對文物旅游的認知和興趣,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參觀和體驗文物,從而推動旅游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繁榮。
實踐體會:1. 文物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文物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政府的積極投入,更需要廣大公眾的參與和支持。在實踐中,我發現通過宣傳和教育活動,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同時,政府需要加大對文物保護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為文物保護提供更多的資源保障。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
2. 技術手段的應用對文物保護非常重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前沿技術在文物保護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激光掃描、三維重建等。在實踐中,我了解到這些技術手段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文物的展示效果。例如通過 VR 技術手段,我們可以深入探尋一些文物,同時避免對文物造成傷害;我們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還原古今儒家文化傳播的現場,展示儒家文化,帶給參觀者們更加深刻的感悟。
3. 跨部門合作是文物保護的重要方式。文物保護涉及到許多不同的部門和行業,如文化、教育、旅游等。在實踐中,我發現跨部門合作能夠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形成合力。例如,文化部門可以提供專業的文物保護知識和技術支持,教育部門可以在學校開展文物保護教育,旅游部門可以將文物保護與旅游結合起來,推動旅游業的發展。通過跨部門合作,可以更有效地保護文物,實現文物保護的綜合效益。
4. 文物保護需要長期堅持和持續投入。文物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方的持續投入和努力。在實踐中,我了解到文物保護不僅需要專業人士的技術支持,還需要持續的經費和資源供給。因此,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該加大對文物保護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保護機制,確保文物保護工作的持續和穩定發展。
5. 文物保護既是保護過去的,也是面向未來的,文物保護不僅僅是對過去文化的保護,更是為了將其傳承給后代,并造福于社會。保護文物是保護和傳承人類寶貴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智慧。文化是根基,商業是發展,發展不拘泥于某一特定形式,而以多樣的形式,來呈現文化的魅力。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一切發展都源于其根基,在根基之上,以適合于其的方式來獲得發展,才是最大共贏局面。不能破其根基而獨求發展,此舉無異于舍本求末。
總的來說,在曲阜市儒家文物保護利用情況分析調研讓我深刻認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挑戰。我認為文物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技術手段的應用是文物保護的重要途徑,跨部門合作是文物保護的有效方式,而長期堅持和持續投入是文物保護的關鍵。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珍貴的文物,為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做出貢獻。
五、實踐意義與收獲
實踐意義:
1. 傳承經典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孔子、孟子等偉大哲學家的思想和智慧。通過對儒家文物保護利用情況分析調研,可以從一個新的視角傳承和弘揚這些經典思想,使其繼續在現代社會發揮作用,對人們的道德修養和行為規范產生影響。
2. 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儒家文化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家庭倫理和社會秩序,提倡忠孝仁義等價值觀。通過儒家文物保護,探索文物的前世今生,有利于我們提高認識、增強道德約束力,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減少矛盾沖突。
3. 培育良好社會道德:儒家文化注重品行修養和人際關系,倡導禮儀、廉潔、謙遜等道德準則。通過儒家文化保護,可以培育和弘揚良好的社會道德,建立起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促進公民的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4. 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儒家文化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東亞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儒家文化保護,可以促進文化交流與理解,增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友誼和合作,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5. 引領人類發展未來:儒家文化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倡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通過儒家文化保護,可以為現代社會提供人文思想的啟迪和指導,為人類發展提供有益的價值取向和智慧支撐。
實踐收獲:
1. 人生哲學和智慧啟迪:儒家思想探討了人類生活的意義、人性的本質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人們提供了深刻的哲學思考和智慧啟迪。通過學習儒家文化,探尋儒家文物,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鍛煉自己,是我們對人生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
2. 道德行為的規范和指導:儒家文化強調了個體之間的親情、友情、師生關系和社會秩序,提出了忠孝仁義等道德準則。在參觀孔子博物館等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文物介紹以及細致講解,我們更加充分地學習儒家文化。
3. 人際關系的理解和處理:儒家文化強調家庭、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注重人際關系的培養和維護。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與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的參觀者們積極溝通交流,在這過程中提高我們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解決沖突的能力。
4. 藝術和文化的欣賞與創造:儒家文化對文學、音樂、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有深入研究和鑒賞,通過參觀學習蘊含著深刻儒家文化的文物,可以培養自己對藝術和文化的欣賞能力,同時也可以啟發自己的創造力,發展自己的藝術才華。
5. 文化交流與世界視野的拓展:儒家文化影響了東亞地區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學習儒家文化可以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促進與東亞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保護儒家文化的相關文物,也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文物交流合作提供更加深刻的物質積淀,從而加深不同文化之間的友誼和合作。同時,也可以為世界文化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考。
通過這次文物保護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對儒家文化的相關文物保護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識,提高了文物保護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希望能將所學所得應用于實際,加強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在自己的力所能及范圍內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我們也呼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攜手共建美好文化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