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名稱:關于揚州非遺項目文人香與綠楊春當代傳承與未來發展的實踐報告
學校:南京財經大學
指導教師:楚燕
實踐地點:揚州云水三千香事館、儀征捺山、儀征聚源春茶葉合作社
實踐時間:2023年7月至8月
作者:湯可心、戴羽辰
摘要:揚州自古以來便是文人薈萃之地,其中文人香文化就是揚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分支。傳統的文人香事在宋元尤其鼎盛,而在晚清衰亡,甚至一度出現斷層的現象。這特殊獨有的香文化,將揚州與其他文化古城區分開來,給揚州更添一抹風雅之色。此外,另一種清香也僅在揚州散開——綠楊春。然而,綠楊春的市場靶向與自身宣傳發展困境以及文人香事的傳承與精神內涵現代化解讀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的探究。我們旨在讓揚州的這兩項優秀市級文化走得更遠、更長久。
關鍵詞:文人趣味;精神內涵;文人香事;綠楊春;市場營銷;守正創新
一、文人香事1.調研背景為響應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司長王晨陽“全面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的號召,助力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蓬勃發展,我們形成了一個六人小隊,旨在探尋揚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今時代如何探尋新發展道路并與現代生活巧妙融合,真正地實現“為我所用”并服務于人民社會。其中,我們挑選了具有象征性典型性的非遺項目——文人香事進行進一步研究,目的是讓文人香事的文人趣味融入現代生活、復興傳統文化、開拓新時代傳承思路。2023年7月,我們來到揚州市廣陵區瘦西湖風景區“云水三千香事館”并與制香老師張玲交談,切身感受文人香事的魅力。
2.調研目的2.1深入了解文人香事歷史文化“云水三千香事館”坐落在揚州市廣陵區瘦西湖風景區內,館內古樸雅致,木桌和木椅整齊排列著,透過玻璃可以觀賞到小橋流水人家。張玲介紹到,“文人雅士大多善于制香,他們會將香贈送給文友。宋代時期,文人間流行斗香,他們將各自的香進行品評、比試,是一種生活中的趣味。”
用香文化在中華大地上歷史悠久,是華夏文明的象征,它與茶文化、插花文化并稱為中國的三大文化現象。[1]華夏文明自上古起,就有熏燎祭祀的傳統,宋代丁謂《天香傳》中有曰:“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最晚至魏晉,熏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唐宋以來,隨著外來香料的大量輸入,逐漸形成了以文人為主導的用香文化,各種香具、香料、香譜、香儀都日趨完善,并留下了諸多關于香事的詩詞歌賦。
2.2探究文人香事精神內涵新時代的新形態我們在館內嘗試了香丸和篆香的制作,整套制作流程下來時間為30分鐘左右,時間不長不短非常適合休閑的時候制作。張玲老師說文人香重在香陪襯下的琴棋書畫等文人雅事,香能讓人的心平靜下來,更適合當今浮躁的社會下年輕人尋覓心靈的恬靜。
古與今,文人香不變的是其讓人慢下來享受片刻時光的能力,改變的是精神內涵所附著的物質形態。數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傳統香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揚州“云水三千香事館”延續著這一古老文化的傳承。[2]
2.3開拓文人香傳統文化傳承新思路目前市場上傳播傳統文化的途徑仍然較為單一,大部分仍然以旅游帶動為主,但這是遠遠不夠的。近幾年,我們欣喜地發現,互聯網的賦能和文創產品的研發又讓傳統文化離我們更進一步。[3]但是,我國目前文創產品發展現狀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產品市場調研不足、營銷渠道單一、個性化缺失以及文化元素探索不足等問題,這為研究文創產品營銷策略提供了極大空間。例如,在進行文創產品創作時,一定要注重文創產品的創意與研發,加強對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并且將產品與文化內涵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講好中國文化故事,建立文化自信。
2.4調研意義“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宣傳,這是個傳統文化復興的時代。香事館在節假日和農歷三月會迎來人流量高峰,同時也會隨著旅游淡季旺季周期性變化。”讓張玲欣喜的是,人群中青年人占大多數,并且許多人會穿著漢服體驗制作過程。同時很多的家長也會帶小孩子前來學習如何制香,于是香事館也開展了相應的親子體驗套餐活動。
此次調研發現揚州文人香事文化宣傳正處于平臺期,急需突破與創新,并且需要對未來文人香事文化未來傳承方向進行正確把握,真正做到文化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去,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下得了大街小巷。
3.調研方法3.1實地走訪與訪談調查我們實踐隊隊員針對張玲本人傳承非遺項目的經歷以及文人香文化傳承新時代新思考等進行實地走訪與采訪。
3.2調查問卷

我們一共收集到了102份問卷反饋。調查問卷顯示,半成人群表示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揚州文人香文化,其中不太了解的人群比完全不了解的人群多。由此可見,文人香文化的宣傳并未做到位,民眾普及率較低。
此外,關于文人香產品的購買,我們將其主要分為線上與線下兩種渠道。排除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的人群從未購買過文人香相關產品,大多數人選擇在線下門店購買而非線上平臺購買。與此同時,我們還了解到線上平臺所售賣的產品質量大多參差不齊,這也是人們選擇線下的原因之一。基于現狀,我們建議多元化開發文創產品,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平臺積極整治產品參差不齊的現狀,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為消費者負責。
1.引言 我們在完成與文人香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后,將工作重心轉移至助力綠楊春產業發展。古人云“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綠楊春茶名便是出自此處。
2.實踐過程2.1儀征是天然的綠楊春生長之地儀征捺山有適合綠楊春的生長環境,其綠楊春生產量占全揚州市90%以上。在儀征捺山社會實踐當天氣候炎熱,光照強度大,給開展戶外實踐的我們帶來不小困難。我們團隊成員積極克服困難,頭頂烈日,堅持完成了對當地農戶和茶廠工作人員的采訪。
在捺山山腳下,我們拜訪了當地農戶。在會客室中,我們向她詢問了茶葉種植的相關問題,包括茶葉種植方式,個體茶葉種植規模,后續加工方式等等。我們了解到綠楊春在春季采摘,目前正屬于農閑時期,當地農戶會發展副業以提高收入水平。
農戶向我們詳細介紹了綠楊春的生長條件。綠楊春適合生長在弱酸性土壤中,將適量需要達到每年800mm左右,喜愛低山丘陵地形,與儀征的氣候條件相符。
2.2綠楊春輻射帶動儀征農戶我們跟隨著農戶的腳步一同前往茶田內。由于采茶季節已過,加上天氣過于炎熱,茶田中并沒有農戶在從事生產工作,不過我們仍然被連綿起伏不絕的茶田震撼。[4]儀征全市擁有優質茶葉生產基地4萬畝,位居全省產茶縣前列,茶葉總產值達到800噸,全年茶葉生產總值達到10.2億元,輻射帶動農戶1.8萬戶。
2.3綠楊春制作工藝繁瑣告別了當地的農戶,我們又拜訪了當地茶葉合作社負責人馬俊老師。揚州聚源春茶葉專業合作社處棗林灣旅游度假區,是儀征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單位,共有員工100余名。幾經波折后,我們終于來到了儀征市區,見到了負責人馬俊老師。作為農村茶葉合作社負責人,馬俊老師主要負責合作社的日常運作,包括茶葉的種植到后期產品處理包裝銷售。他本人也獲得了儀征地區農業技術能手稱號,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為我們社會實踐調研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幫助。
在馬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參觀了位于合作社內的茶葉生產車間。車間環境整潔,光線明亮,為工人們提供了較好的生產環境。由于茶葉采摘季節已經過去,生產車間的人數并不是很多,避免了因為我們參觀可能產生的打擾。馬老師向我們依次介紹了生產機器,這些形態迥異的機器負責不同的工序,包括殺青、理條、初烘、整形、足干、挑剔等等。隨著工序的推進,新鮮的茶葉逐漸變為我們常看到的商品。綠楊春茶葉翠綠油亮,品相絲毫不亞于人們所熟知的西湖龍井、碧螺春等綠茶。
2.4綠楊春茶田新面貌與思考參觀完茶葉生產車間后,我們跟隨著馬俊老師的步伐來到了位于合作社后山的示范性茶園。與普通茶農的茶田相比,這里顯得更加整潔規范,面積也更加龐大。該合作社生產的茶葉以綠楊春為主,但也有龍井、六安瓜片、碧螺春等品種。除了滿山的茶樹,示范區內還有旅游休閑的配套設施,在采茶季時可以開放旅游,提高合作社收入。我們發現當地茶文化特色不夠鮮明,無法給游客留下深刻的記憶。[5]為保證茶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政府和企業應整合文化和旅游方面的資源去領悟茶文化特色,這樣才能創新旅游發展狀態,豐富茶文化內涵,促進文化旅游充分發揮。
3.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在合作社會客區,馬老師就綠楊春持續性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未來展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綠楊春產品質量優秀,但是種植規模小,產量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合作社計劃提高綠楊春整體產量,先滿足揚州本地需求,再向外地運輸,達到逐步擴大市場規模的目的。相較于知名綠茶龍井,碧螺春等,綠楊春品牌認可度不高,互聯網大潮是新時代的新機遇,應該趁此機會提升其知名度。我們也將幫助合作社和茶農們在自媒體平臺上宣傳綠楊春產品,助力儀征綠茶發展。
4.措施及建議綠楊春發展在守正的基礎上亦要創新,注重傳統文化的年輕表達,給品牌注入新的內涵,創新營銷模式,依托茶葉的品牌文化,發展特色文化,如養生休閑,網絡國潮等。隨著目前愛上國潮,愛上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如何吸引年輕受眾注意成為了綠楊春搶占未來市場的努力方向。實踐隊員們也將幫助綠楊春產品向外推廣,無論是借助網絡或是向自己的好友同學推薦,大家都將盡自己的一份力。
經過此次社會實踐,我們深刻了解了揚州市內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兩名璀璨明珠的歷史背景、現今發展道路以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議。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的社會實踐能轉變傳統的非遺傳承思路,真正地讓非遺與人民生活相輔相成、相互交融,讓非遺知名度不再僅靠著單一旅游業的發展而呈季節性波動,而是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與現代文明握手、交相輝映。
參考文獻:[1]于潔,魏潔.文人香事[J].大眾文藝,2014,(18):266-267.
[2]肖為. 揚州城市的別樣芳“香”[N]. 揚州日報,2022-04-17(004).DOI:10.38283/n.cnki.nyzbr.2022.001118.
[3]黎荔.消費者價值感知維度下的文創產品營銷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23(15):87-90.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3.15.087.
- 高云祥.儀征市茶葉產業的SCP分析[R].儀征:儀征市政法委
- 肖黎.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茶文化旅游發展研究[J].福建茶業.2020(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