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7月19日電 (通訊員 董一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為進一步了解生態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隱入塵煙”社會實踐隊于7月19日來到樂陵馬頰河大橋村進行暑假調研活動,探究鄉村生態水系治理對于宜居宜業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實地調研,了解現狀7月19日上午,實踐隊員來到了馬頰河北岸的水利局大橋閘管理所,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介紹到,“自2019年至2021年,樂陵市謀劃實施馬頰河堤頂路項目,總投資1.2億元,累計新建馬頰河兩岸堤頂路43公里。”實踐隊員在翻閱工作人員提供的宣傳資料時了解到,在建設馬頰河堤頂路的同時,還對兩側全部進行了綠化和行道樹種植,河道沿線景觀和生態環境大幅提升。目前,水利建設已全部完工,不僅大幅提升了馬頰河的水生態環境、防洪能力和引黃灌溉能力,還達到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圖為實踐隊員在翻閱工作人員提供的宣傳資料。通訊員 董一冉 供圖
生態福利,民生福祉為深入了解馬頰河水域生態治理對于村民生活的影響,實踐隊員來到了堤頂路上進行實地體驗,實踐隊員與正在散步的村民李吉民進行交談,家住馬頰河北岸的大橋村村民李吉民,目睹了馬頰河周邊的變化,感觸頗深。”沒想到,一年時間,原來河堤道路坑洼不平、河灘林地雜亂無章的馬頰河畔變成了濕地公園,堤頂道路變寬了,灘地平整了,河水也清澈了,還修了專門的塑膠步行道,沿岸村民們都愛來這遛彎兒。”李吉民說。
得知實踐隊員此行的目的,李吉民主動帶領實踐隊員參觀馬頰河大橋,實踐隊員得知河岸安裝的噴灌裝置是為花田準備的,等到春天來臨,一片片的薰衣草、鳶尾草、虞美人便會點綴馬頰河兩岸,吸引附近村民和外地游客前來觀賞。河堤堤壩路沿線安裝了太陽能LED燈,為附近村莊的夜晚出行提供保障,人們稱之為“平安幸福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極大地增強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圖為河岸安裝的噴灌裝置。通訊員 董一冉 供圖
為提高村民的水資源保護意識,樂陵于2022年在馬頰河南岸建設水利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目前教育基地已成為百姓普法學法、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基地由此成為千年棗城的新名片。實踐隊員了解到,樂陵水利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全年免費開放,每年10月為水利法治宣傳教育月。基地輻射周邊縣市區、鄉鎮、社區(街道)及鄉村,預計每年參觀教育人數在3萬余人次以上。基地建成開放后,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打卡”,為推進水利法治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營造了良好氛圍。

圖為水利法制宣傳教育基地。通訊員 董一冉 供圖
因地制宜,生態致富如今,馬頰河已成為一條有靈魂、滋潤現代文明的河流,依河而建的濕地公園與附近的南部生態區、澳林文旅康養小鎮連成一片,形成生態鄉村旅游集群,成為樂陵一道新景觀,也引來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觀光。當實踐隊員提到河道屬于黃金地段,為何不種植農作物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邢恩元提到,得會算生態賬、經濟賬,算大賬,算“遠賬”,而不是只盯著眼前的小賬。涵養保住綠水藍天,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金山銀山。原來溝、亂、臭,無人管的河溝,現在經過清淤、深挖和鋪磚,水清了,溝兩邊還長出了優質金絲小棗種植示范基地和百味園中草藥種,這是大自然的饋贈。
馬頰河生態水域治理效果顯著,河清岸綠,為農田灌溉提供充足水源。未來樂陵政府將繼續解決農田灌溉引水渠道長、灌排設施不完善問題,提高農田灌溉用水效率,秉承疏通灌溉大渠、培植“毛細血管”的理念,大力推進興水強農惠民工程,讓全市百萬畝耕地全部用上黃河水。樂陵政府以水為魂、以綠為根、以人之本,通過推進鄉村生態水系綜合治理,實現清水潤鄉村,打造出了一幅“江河連通、綠水繞村、村水相依、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