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微光,繪溫暖圖景
鄉村,是無數人心中的根與魂,村民的幸福生活,更是鄉村發展的核心目標。從身體健康到居住環境,從財產安全到精神文化需求,每一個維度都關乎村民的生活品質。為切實提升村民幸福感、安全感與獲得感,于是,揚州大學廣陵學院三下鄉暑假社會實踐“筑夢尋光”團隊于7月12日在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曹甸鎮三元村開展了“情暖桑榆”的志愿活動。我們團隊深入鄉村一線,圍繞健康守護、環境整治、反詐宣傳、文化建設四大核心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精準化、人性化的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為村民編織起一張堅實而溫暖的幸福保障網。
一、健康守護:以專業服務筑牢村民生命健康防線
健康,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石。在鄉村地區,由于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健康意識普遍薄弱,許多村民的健康需求難以得到及時滿足。為此,我們團隊將健康守護作為首要任務,經過前期多次實地調研,充分了解村民的健康狀況與需求后,專門制定了“健康下鄉”服務計劃,邀請專業醫護人員入駐鄉村,搭建臨時健康服務點,把優質的醫療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
臨時健康服務點的選址經過了精心考量,最終確定在村委會旁的開闊場地,這里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方便各個村組的村民前來就診。服務點搭建完成后,我們通過村廣播、張貼海報等多種方式,向村民宣傳健康服務的時間、內容與地點。
活動當天清晨,天剛蒙蒙亮,我們團隊早早來到服務點,協助醫護人員擺放檢測設備、整理宣傳資料、劃分咨詢區域,為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隨著村民陸續到來,健康服務點迅速熱鬧起來。醫護人員們身著白大褂,耐心地為每一位村民提供服務。測量血糖環節,醫護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范,用一次性采血針為村民采血,仔細讀取血糖儀上的數值,并詳細記錄在健康檔案中;測量血壓時,他們會根據村民的坐姿調整袖帶高度,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對于檢測數據異常的村民,醫護人員會進行二次復查,避免因偶然因素導致誤判。
在解讀檢測數據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更是細致入微。65歲的王大爺測量出血壓偏高,醫護人員不僅向他詳細解釋了血壓數值的含義,還詢問了他的日常飲食、作息習慣以及是否有頭暈、乏力等癥狀。“大爺,您平時是不是愛吃咸的?鹽吃多了容易導致血壓升高。”醫護人員一邊說,一邊為他制定個性化的健康建議:“以后每天的鹽攝入量要控制在5克以內,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芹菜、菠菜、蘋果這些,還要適當運動,像散步、打太極都可以,每天堅持30分鐘左右,對控制血壓有好處。”王大爺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還拿出手機把注意事項一一記下來。
除了血糖、血壓檢測與健康咨詢,醫護人員還為村民普及了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早期癥狀與預防方法,以及春季傳染病的防控措施。志愿者們則在現場主動承擔起引導秩序的工作,他們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會立刻上前攙扶,幫老人找到座位;遇到不會填寫健康信息表的村民,志愿者會耐心詢問相關信息,逐一幫他們填寫。78歲的李奶奶腿腳不便,志愿者全程陪同她完成檢測,還主動幫她把檢測報告送到家中。
整個健康服務活動持續了一整天,共為100余名村民提供了檢測與咨詢服務,發放健康宣傳資料300余份。通過這次活動,不僅讓村民及時了解了自己的健康狀況,掌握了科學的健康知識,更讓大家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懷與溫暖。我們團隊用專業與貼心的服務,為村民的身體健康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護網”,也為鄉村健康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環境整治:以實干行動打造宜居鄉村生活空間
居住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村民的生活質量與身心健康。走進部分鄉村,我們發現街道上散落著生活垃圾,墻角、電線桿上貼滿了小廣告,路邊的花草樹木因長期無人修剪而顯得雜亂無章。這些問題不僅破壞了鄉村的整體形象,也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為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提升鄉村“顏值”,我們團隊積極響應鄉村環境整治的號召,組織開展了“美化家園”環境整治行動。
在行動開始前,我們團隊與村委會工作人員共同對村莊環境進行了全面排查,制定了詳細的整治方案。根據村莊的地形與環境問題分布情況,將團隊成員分成三個小組:清掃組負責清理街道垃圾與衛生死角,鏟除組負責鏟除墻面、電線桿上的小廣告,養護組負責修剪花草樹木與整理綠化帶。每個小組都配備了掃帚、夾子、小鏟子、垃圾袋、修剪刀等工具,確保整治工作能夠高效開展。
整治行動正式啟動后,團隊成員們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清掃組的成員們手持掃帚,從村莊入口開始,沿著街道一點點向前清掃。街道上的落葉、塑料袋、煙頭,他們都不放過,有的成員甚至跪在地上,用夾子將縫隙里的垃圾一一夾出。遇到堆積的建筑垃圾,大家齊心協力,用手搬、用推車運,雖然汗水浸濕了衣服,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在清理衛生死角時,隊員們發現村邊的溝渠里漂浮著大量垃圾,散發著難聞的氣味。大家立刻找來竹竿,綁上夾子,小心翼翼地將溝渠里的垃圾撈上來,裝進垃圾袋中。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街道變得干凈整潔,溝渠也恢復了往日的清澈。
鏟除組的工作同樣艱巨。墻面和電線桿上的小廣告種類繁多,有的用膠水粘貼,有的用油漆噴涂,清理起來十分困難。隊員們先用小鏟子將能撕掉的廣告紙一點點鏟下來,對于粘得牢固的廣告,就用噴壺噴上清水,待廣告紙軟化后再進行清理。遇到油漆噴涂的廣告,隊員們則用砂紙仔細打磨,直到墻面恢復原本的顏色。在清理過程中,隊員們的手上、衣服上都沾滿了膠水和油漆,但他們絲毫不在意,依然專注地工作著。經過大家的努力,原本“斑駁”的墻面和電線桿重新變得干凈整潔,村莊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養護組的成員們則穿梭在村莊的各個角落,對花草樹木進行修剪養護。他們根據植物的生長特點,用修剪刀將枯萎的枝葉、雜亂的枝條一一剪掉,讓樹木保持整齊美觀的造型。對于路邊的綠化帶,隊員們還清理了里面的雜草,補種了一些觀賞性花卉,讓村莊更加生機勃勃。村民們看到修剪整齊的花草樹木,紛紛稱贊:“村里現在變得這么漂亮,以后我們也要好好愛護環境,讓家園一直美下去。”
環境整治行動結束后,村莊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干凈整潔的街道、清新自然的空氣、錯落有致的花草樹木,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為了讓良好的環境得以保持,我們團隊還向村民發放了環保宣傳手冊,倡導大家養成垃圾分類、愛護環境的好習慣。通過這次環境整治行動,我們不僅為村民打造了更舒適的生活空間,也增強了村民的環保意識,為建設宜居鄉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反詐宣傳:以精準服務守護老人晚年財產安全
隨著科技的發展,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老年群體由于信息獲取渠道單一、防范意識薄弱,逐漸成為詐騙分子的主要目標。電信詐騙、保健品詐騙、冒充親友借錢等詐騙案件在鄉村地區時有發生,許多老人的養老錢被騙走,不僅造成了經濟損失,更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傷害。為守護老年村民的財產安全,提高他們的防騙意識和能力,我們團隊將反詐宣傳作為重點工作,開展了“守護夕陽紅”反詐宣傳活動。
在活動開展前,我們團隊深入了解了鄉村老年群體的生活習慣與認知特點,發現大多數老人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對新型詐騙手段了解甚少,且容易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語”。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制定了“一對一講解+案例剖析+實操教學”的宣傳方案,確保反詐知識能夠真正走進老人心中。
宣傳活動在村委會會議室舉行,我們提前通過村廣播和村干部通知,邀請老年村民前來參加。活動當天,志愿者們早早來到會議室,擺放好宣傳展板、發放反詐宣傳手冊。展板上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常見的詐騙手段與防范方法,手冊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反詐APP的功能與使用步驟。
老年村民們陸續到場后,宣傳活動正式開始。志愿者們采取一對一講解的方式,與老人面對面交流。志愿者坐在張奶奶身邊,拿著宣傳手冊,耐心地向她講解電信詐騙的常見形式:“張奶奶,您平時接到陌生電話,說您中了大獎,讓您先交手續費的,那都是詐騙。還有說您的銀行卡涉嫌違法犯罪,讓您把錢轉到‘安全賬戶’的,也千萬不能信,這些都是騙子的套路。”為了讓張奶奶更好地理解,小李還結合了一個真實案例:“之前鄰村有位大爺,接到一個自稱‘公安局’的電話,說他涉嫌洗錢,嚇得大爺趕緊把自己的養老錢轉到了騙子提供的‘安全賬戶’,最后錢要不回來了,大爺傷心了好長時間。”張奶奶聽后,恍然大悟:“原來這些都是騙子啊,以后我再也不相信這些電話了。”
在講解保健品詐騙時,志愿者們針對老人注重健康的心理,分析了詐騙分子的慣用手段:“騙子通常會打著‘免費體檢’‘專家講座’的旗號,夸大老人的病情,然后推銷高價的‘保健品’,說這些產品能治百病,其實這些產品根本沒有治療效果,有的甚至對身體有害。”志愿者還提醒老人:“如果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去正規醫院看病,不要相信所謂的‘偏方’和‘神藥’。”
為了讓老人能夠切實掌握防范詐騙的技能,志愿者們還手把手教老人下載、使用反詐APP。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志愿者們耐心地一步一步演示:“您先打開手機應用商店,搜索‘國家反詐中心’APP,然后點擊下載,下載完成后打開APP,點擊‘注冊’,輸入您的手機號碼,獲取驗證碼后填寫,再設置登錄密碼,這樣就注冊成功了。”注冊完成后,志愿者們還向老人演示了APP的預警功能、詐騙舉報功能等,告訴老人:“如果您接到詐騙電話或收到詐騙短信,APP會自動預警提示您,您也可以通過舉報功能向警方反映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志愿者們反復強調:“遇到不確定的事情,一定要先和子女商量,或者撥打110咨詢,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隨意給陌生人轉賬。”老人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宣傳活動,學到了很多反詐知識,以后會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的養老錢。
除了在村委會開展集中宣傳活動,志愿者們還主動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反詐宣傳服務。他們帶著宣傳資料來到老人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向老人普及反詐知識,幫老人下載反詐APP,并耐心解答老人的疑問。通過一系列精準化的反詐宣傳服務,我們切實增強了老年村民的防騙意識和能力,為他們的晚年財產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火墻”。
四、文化建設:以特色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精神文化生活是村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地區,由于文化設施相對不足、文化活動較為匱乏,老年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許多老人除了在家做家務、帶孩子,幾乎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生活顯得單調乏味。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團隊結合老年村民的興趣愛好,策劃舉辦了“桑榆未晚·老有所為”老年文藝節目匯演。
在匯演籌備階段,我們團隊與村委會工作人員共同走訪了村里的老年文藝愛好者,了解他們的才藝特長和表演意愿。經過調研發現,村里有不少老人擅長唱歌、跳舞、戲曲表演等,他們都希望能有一個展示自己才藝的舞臺。基于此,我們確定了匯演的節目類型,包括開場舞、獨唱、合唱、戲曲、樂器演奏等,并邀請有才藝的老人報名參加節目表演。
為了讓匯演能夠順利開展,我們團隊還對村委會大禮堂進行了布置。工作人員們懸掛了彩色的氣球和橫幅,張貼了精美的海報,搭建了簡易的舞臺,并調試了音響、燈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