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萬工程丨穿針引線承漁韻,結網編繩啟趣心
當稚嫩的小手握住阿婆布滿老繭的掌心,漁網穿梭間,萬頃沙紅港村的漁家故事正被續寫!這個夏天,“百千萬工程”三下鄉活動走進紅港村,一場別開生面的漁家文化講座,將帶領小學生們沉浸式體驗傳統漁耕文明,快來一探究竟。
指尖上的漁家密碼 
。▓D為阿婆為小朋友們講解漁網 潮聲漁影宣傳組拍攝)
漁網,是漁民與大海對話的工具,更是代代相傳的生存智慧。活動現場,紅湖村的織網阿婆將化身“非遺導師”,手把手教孩子們穿線、打結、編織漁網。孩子們圍著漁網坐成一排。阿婆的手撫過漁網,竹梭在她指間跳著舞,眨眼間就已完成一步。學會了的隊員,又拉著小朋友的手,教他們把線頭繞成小小的圈。網眼漸漸密了,像把過去的時光,一點點織進了現在。

(圖為阿婆手把手教孩子們編織漁網 潮聲漁影宣傳組拍攝)
蝦籠里的前輩古意 
。ò⑵艓е∨笥褌儏⒂^展覽館 潮聲漁影宣傳組拍攝)
阿婆牽著孩子們的手,走進村委會的展覽館。玻璃柜里的蝦籠,竹骨已泛出溫潤的黃。“這是前輩們闖海的家當,風里來浪里去,就靠它換米下鍋。”她慈愛的看著孩子們:“你們要好好學,比前輩們更有本事,讓紅港越來越好。”蝦籠靜靜立著,像在把辛苦釀成的故事,輕輕講給少年聽。

。ò⑵艓е∨笥褌儏⒂^展覽館 潮聲漁影宣傳組拍攝)
少年故事的新韻腳 離開時,孩子們手里攥著自己織的小網片。阿婆看著我們的背影,像看著當年追著船跑的少年。潮聲還在漲,漁網還在搖,但今天的紅港村,多了些不一樣的熱鬧——古老的手藝在少年手里醒了,悠長的歌謠有了新的傳唱者。這大概就是時光最美的樣子:前輩的故事結在網里,后輩的笑聲浮在潮上。

。▓D為活動大合照 潮聲漁影宣傳組拍攝)
。ǔ甭暆O影突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