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陽光灑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山川,別落村的巷道里飄著新砌磚墻的石灰香。這個曾在災害中滿目瘡痍的村莊,如今經過新建在晴日下煥發著生機。青衿興農實踐隊來到這里,開展問卷調查、村委采訪、與孩子們互動、參觀奶牛養殖場及探訪受災嚴重村戶等活動,親身感受別落村災后建的顯著成效與蓬勃活力。

走進別落村,錯落有致的新居排列整齊,硬化的村道干凈整潔,道路兩旁的花草迎風搖曳,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實踐隊成員在與精細化走訪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當地對于基礎設施、就業等方面的滿意度和需求,為后續的幫扶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

隨后,我們來到村委會,采訪了駐村書記。書記向我們介紹了別落村災后重建的歷程:“災害發生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我們迅速開展重建工作。從選址規劃到房屋建設,再到基礎設施配套,每一步都凝聚著大家的心血。” 現在為了讓村民們穩定增收,村里積極引進產業項目,奶牛養殖場就是其中之一。

離開村委會實踐隊在走訪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群小朋友正在空地上玩耍。看到我們的到來,孩子們熱情地圍了上來邀請我們一起跳皮筋。看到孩子們清脆的笑聲回蕩在村莊上空,讓人感受到了災后重建帶來的希望與活力。我們還和孩子們一起拍照留念,記錄下這歡樂的瞬間。

接著,我們在書記的帶領下,實踐隊一起參觀了村里的奶牛養殖場。負責人向我們介紹:“養殖場以前是個人經營,養殖不科學,牛奶和牛肉銷量較差,導致收入較低,而現在養殖場作為集體項目受到了政府的關注,牛奶主要供應給周邊的乳制品企業,牛肉也有固定的收購廠家,促進了村民的收入。” 看著養殖場良好的運營狀況,我們為別落村的產業發展感到高興。

一天的活動結束了,別落村的景象在我們腦海中久久回蕩。在災后重建的道路上,別落村不僅實現了住房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更培育了特色產業,讓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別落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