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為了更深入貫徹“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的號召,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百煉興鄉實踐隊的十名學生,在黃娉婷、羅維維、詹宇河三位教師的指導下,前往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銅溪村水冚村,為促進清遠麻雞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為應對水冚村養殖清遠麻雞銷售渠道單一及銷售鏈路簡短的挑戰,百煉興鄉實踐隊深入清遠市水頭鎮水冚村養殖場,進行了全面的現場調研。實踐隊深入各個相關領域和區域,采用直接觀察、訪談和問卷調查等多種手段,搜集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
在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水冚村的茂密竹林中,一群青年學子正積極親身體驗喂養清遠麻雞的過程,汗水與泥土交織,智慧與田野間進行著深入的交流。這些來自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的百煉興鄉實踐隊成員,將他們的專業知識聚焦于“清遠走地雞”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上,運用青春的智慧,助力鄉村產業的振興,使這“鳳中之凰”真正成為引領村民走向富裕的金鳳凰。
圖為同學們喂養麻雞簡惠靜供圖
蔥郁的竹林地理位置為清遠雞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生長環境。在實地考察中,實踐隊員們觀察到,當地的麻雞群真正體現了“走地”養殖的精髓:它們在林間坡地上自由活動,得益于四周環繞的山巒,飲用山澗的清泉,輔以“天然+人工”飼料為食。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遵循傳統養殖方法的智慧相結合,共同塑造了水冚村走地雞的獨特品質,使其成為食客心中難以忘懷的味覺記憶,也滿足了市場對純正風味的追求。目前,水冚村正逐步努力構建從優質種苗繁育、標準化生態放養到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的完整產業鏈,不斷健全以線上線下雙循環為主體的銷售方式,進一步推進水冚村的鄉村經濟。
圖為清遠麻雞李庭鈺供圖
2025年7月12日,實踐隊的成員們早早地趕往了養殖場。部分隊員手持筆記本和筆,詳細記錄了清遠麻雞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習性;其他隊員則尋找最佳的視頻拍攝位置,以視頻形式捕捉最真實的素材,為清遠麻雞的調研報告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支撐。
采訪小組成員依據調研報告精心設計了一系列采訪問題,養殖場主溫先生均給予了詳盡的答復。同學們們聚精會神地聆聽,并將要點仔細記錄于筆記本之中,為撰寫調研報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以最真實的數據為支撐,為后續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的產業鏈進行了充分的宣傳準備,確保顧客能夠全面了解雞的狀況,為顧客的選擇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
圖:農場主溫先生細心解答李庭鈺供圖
在養殖場,資深的養殖場主丘先生親自示范,手把手地指導我們如何更精確地捕捉雞只。他詳細地闡釋了如何近距離觀察清遠雞的毛色以及它們身體上的各種特征,這些知識對于我們深入了解雞只的習性和健康狀況極為有益。在溫先生的指導下,我們能夠更細致地觀察到清遠雞的羽毛光澤、體型結構以及其它一些細微的生理特征,從而對這種優質麻雞種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圖:農場主丘先生悉心教導李庭鈺供圖
經過深入的調研工作,實踐隊員們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了詳盡的整理和總結。針對水冚村所面臨的冷鏈物流難題、銷售渠道的單一性以及銷售鏈路的簡短性等挑戰,團隊成員計劃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在品牌推廣策略、電子商務銷售渠道的拓展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等領域,為水冚村提供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建議方案,以進一步提升“清遠雞”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在這次意義非凡的三下鄉活動中,學生們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對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的理解和認識,而且通過親身參與和實踐,積極地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和實踐活動,不僅幫助了當地的農民,還更加深刻地體驗到了百千萬工程對于普通民眾生活的積極影響,以及這一工程在推動社會進步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當青春的智慧與鄉土的寶藏相遇,水冚村的清遠走地雞便不再僅僅是山林間的靈物,而是轉變成為促進村民經濟收入增長、點亮鄉村未來的“金鳳凰”。三下鄉活動的痕跡終將消逝,然而這片土地上涌現的希望,以及青年心中點燃的火花,必將照亮水冚村更為寬廣的振興之路。
通訊員:百煉興鄉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