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的講解、踴躍的舉手、恍然大悟的眼神,7月9日上午,湛江徐聞縣金土小學的教室里,一堂特殊的健康科普課讓孩子們既興奮又收獲滿滿。
2025年7月9日上午,湛江徐聞縣金土小學的教室里氣氛熱烈。微塵·心志愿服務隊為這里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實用的“認識寄生蟲及其防護”科普課程。志愿者小老師將復雜的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互動游戲,為鄉村兒童健康防護筑起第一道防線。
圖為孩子們在認真上課 圖為攝影師胡倩嫩攝
01 健康科普進課堂 上午九點,金土小學的多媒體教室內座無虛席。微塵·心志愿服務隊的成員們以“看不見的小怪獸”為切入點,開啟了一場寄生蟲知識探險。“大家知道嗎?有些比頭發絲還細的小生物可能悄悄住在我們身體里偷營養哦!”志愿者小老師的開場白立即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課程設計將專業醫學知識轉化為適合小學生的內容。小老師從寄生蟲基本概念入手,通過卡通圖片和簡單動畫,展示了寄生蟲的三大類:
醫學原蟲、醫學蠕蟲(包括吸蟲、絳蟲、線蟲)以及醫學節肢動物。
“寄生蟲就像偷偷搭便車的小壞蛋,它們住在我們身體里,偷吃營養還搞破壞。”小老師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解釋復雜的寄生現象,教室里響起一片恍然大悟的“哦!”

圖為學生在回答小老師的問題 圖為攝影師胡倩嫩攝
02 互動教學樂趣多 課程最精彩的部分當屬互動體驗環節。服務隊精心設計了 “寄生蟲防護小衛士”闖關游戲,將知識融入趣味活動中。在“找找傳播途徑”環節,孩子們分組競賽,將寫著“生吃蔬菜”“光腳走路”“蚊子叮咬”等行為的卡片分類貼到對應的傳播途徑展板上。
“原來飯前不洗手會讓蛔蟲卵搭順風車進入肚子!”某位五年級學生在游戲中驚呼道。
小老師還準備了許多不同的寄生蟲樣本圖片,孩子們觀察了寄生蟲樣片。“它像一條透明的細繩子!”一個女孩在觀察蛔蟲標本后興奮地告訴同伴。
“我們特別強化了生活史教育和防護實踐,讓孩子們了解寄生蟲如何傳播,以及如何切斷傳播鏈。”志愿服務隊小老師介紹,“比如講解每種寄生蟲時,都會配套一個‘防護小妙招’,像‘為什么不能喝生水’‘為什么瓜果要洗凈’等實用知識。”
圖為孩子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圖為攝影師胡倩嫩攝
03 健康防護意識生根發芽 課程后半段聚焦寄生蟲病的預防措施。志愿者通過情景模擬,教會孩子們“防護五步法”: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穿鞋襪、防蚊蟲。
“這堂課讓我知道寄生蟲是怎么進入身體的,也學會了怎么保護自己。”金土小學五年級學生小陳在課后分享時說,“回家我要告訴奶奶,洗菜一定要用流動的水!”
農村地區是寄生蟲感染的高風險區域。服務隊特別針對當地生活環境,強調了飲用水安全、廁所衛生、土壤接觸防護等關鍵點。
“我們不只是傳授知識,更希望培養孩子們的健康防護意識。”小老師表示,“看到孩子們從開始的緊張好奇到課后自信地說出防護方法,我們知道健康意識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發芽。”

圖為老師在展示瘧疾的治療藥物及其發現者 圖為攝影師胡倩嫩攝
04 愛心接力不停步 課程結束時,服務隊的小老師就著今天的授課內容,教會了孩子們“寄生蟲防護拍手歌”。拍手歌用歡快的旋律和押韻簡單的語言總結了常見寄生蟲的傳播途徑和防護要點,便于孩子們隨時回憶課堂內容。
金土小學門口的接送家長感慨:“這種專業又貼近孩子認知水平的健康科普非常難得。鄉村學校資源有限,專業健康課程更是缺乏,微塵·心服務隊的到來填補了這一空白。”
微塵·心志愿服務隊已成立13年,專注于鄉村兒童健康科普教育。
活動結束時,每個孩子都學會了“寄生蟲防護拍手歌”。陽光下,孩子們的歌聲歡快激蕩,如同他們眼中新點燃的求知光芒。五年級的梁志強興奮地拉著志愿者的手:“我學會了洗手要唱兩遍生日歌那么久才干凈!回家我要當妹妹的小老師!”
金土小學校長望著操場上圍著志愿者追問問題的孩子們感慨:“最好的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喚醒防護意識。這堂生動的寄生蟲課,為孩子們筑起了看不見的健康防線。”
圖為孩子們在學唱“寄生蟲防護拍手歌”圖為攝影師胡倩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