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峰古村落,肇始于宋,因蔡襄九世孫蔡長肇基而興。曾為尤溪至福州官道要沖,享有“小福州”美譽,見證了往昔繁華。千百年風雨侵蝕,仍留存下大量明清建筑,像一部立體史書,等待后人翻閱。為深入了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現狀,提升學生古建筑保護意識與責任感,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工筑夢興鄉隊前往尤溪桂峰古村落,開展古建保護主題調研活動,實地探尋蔡氏宗祠、蔡襄家風家訓館及石獅厝等代表性建筑。

蔡氏宗祠:凝聚族魂的殿堂
始建于1169年的蔡氏宗祠,80根粗壯的杉木柱撐起歲月滄桑。純用卯榫、不施一釘一鐵的建造技藝,歷經風雨,無聲訴說著古人的營造智慧。這里不僅是祭祀祖先的圣地,更是凝聚族魂、傳承“忠惠勤廉謹”精神的殿堂,讓祖德家風世代流淌。
家風家訓館:跨越時空的品德滋養
緊鄰宗祠的蔡襄家風家訓館,通過圖文展陳與歷史實物,系統書寫著蔡氏一脈的精神譜系。蔡襄“忠國愛民、清正孝親”的崇高品格,化作家風細雨,世代滋養著后人。館內,蔡襄生平事跡與其后裔傳承故事交織呈現,生動詮釋了“風范傳家遠”的深刻內涵,讓歷史智慧照亮現實。
考察:古厝現狀與守護行動漫步古村,石獅厝、樓坪廳等明清古厝依山錯落。清嘉慶年間建成的石獅厝,其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合稱‘三雕’),蘊藏著古人對生活的美好祈愿。令人欣喜的是,當地的保護意識日益增強:政府層面完善法規、持續推進修繕工程;村民則自發參與日常維護。多方合力,共同守護古厝,力求“延年益壽”。
展望:守護文脈,續寫未來桂峰古村落,是歷史饋贈的珍貴文化瑰寶。古厝的一磚一瓦,不僅承載著建筑藝術,更凝結著家族記憶與文化根脈。此次探訪,隊員們切身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溫度,也深刻認識到保護工作的長期性與復雜性。唯有政府、社會、村民攜手同行,在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間找到平衡點,方能守護好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讓桂峰古韻在悠悠歲月中持續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