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求真書院“微光炬火”鄉村振興促進團聯合沛縣歌風書房舉辦了一場科普手工課,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次寓教于樂的科學體驗。本次活動以“水輪車”為主題,旨在通過動手實踐,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與探索欲,帶領他們感受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的交融。

“同學們知道古人如何解決旱澇災害的問題嗎?”課堂以提問的形式開場,志愿者常菲兒通過PPT展示水輪車圖片,生動講述其作為“農業灌溉神器”的千年歷史。孩子們踴躍討論著“水車如何轉動”“水流力量有多大”等問題,在互動中初步理解“水力驅動”原理。

隨后進入手工制作環節,孩子們瞬間變身“小小工程師”,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水輪車模型組裝中。他們拿起軸、葉片、葉片座等部件,小心翼翼地拼接起來。現場氣氛活躍,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著制作心得。在志愿者巡回指導下,一個個精巧的水輪車模型逐漸成型。當水流傾瀉而下,水輪車歡快地轉動起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教室。

“看!水流越大,轉得越快!”隨著水槽中的水流傾瀉而下,組裝完成的水輪車緩緩轉動,孩子們瞪大眼睛觀察轉速變化。促進團成員結合實驗原理,用通俗語言講解:“水輪車的快慢就像跑步的速度,水差是‘坡度’,水流是‘動力’,兩者共同決定轉速。”生動的比喻讓抽象原理變得鮮活。
本次活動以水輪車為載體,融合物理知識,讓傳統技藝煥發科學活力,在動手實踐中播撒創新種子,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鍛煉了動手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探索科學的奧秘,同時也增進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