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海大擔當】中國海洋大學信息學部:以“數字星光”點亮綠春少年“E”樣未來


七月的彩云之南,青春與夢想交織。7月6日-8日,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數字星光·E啟未來”五八支教團,跨越山海,抵達云南省綠春縣牛孔鎮中心小學。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支教團以“計算機AI+心理+實踐”三位一體的創新模式,與當地孩子們共同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啟蒙之旅,用知識的火種與真誠的陪伴,點亮了邊疆少年們通往未來的“智慧星光”。
以科技為槳,揚起求知之帆
當數字浪潮席卷而來,如何讓大山里的孩子也能與世界同步?支教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課程設計層層遞進,從基礎啟蒙到前沿探索,為孩子們構建起一條完整的數字認知路徑。
在“屏幕里的新世界”,孩子們初次系統地了解計算機,推開通往廣闊世界的第一扇窗;在“神奇的搜索框”,他們學會了如何精準提問,掌握了自主獲取知識的“鑰匙”;而“數字足跡與安全盾”課程,則通過生動案例,為他們在未來的網絡遨游中,提前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火墻”。
最讓孩子們興奮的,莫過于“HelloAI:探秘人工智能”系列課程。從理論上理解AI并非魔法,而是依賴數據學習的科學,到親手體驗AI繪畫、感受指令的魅力,科技不再是遙遠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奇妙工具。課堂上,孩子們好奇的提問與專注的眼神,正是這次科技啟蒙最生動的注腳。

于實踐筑夢,綻放創造之花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支教團將“動手實踐”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創造中收獲最純粹的快樂與成就感。
“我的AI伙伴:誕生!”實踐課無疑是整個支教的高光時刻。孩子們化身“小小工程師”,遵循著指導,一步步組裝零件、連接線路。當親手創造的AI玩具第一次“活”過來時,他們臉上綻放出的驚喜與自豪,勝過千言萬語。這不僅是一次技術的實踐,更是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顆“我能創造”的自信種子。而最動人的風景,出現在課堂的角落:兩個內向的小女孩正與她們親手創造的AI伙伴輕聲說著“悄悄話”。那一刻,科技真正成為了有溫度的陪伴。

此外,“創意手工坊”里五彩斑斕的漆扇與折紙,“陽光活動場”上揮灑的汗水與歡笑,以及“主題游園會”中此起彼伏的喝彩聲,都將知識融入了趣味盎然的互動中。從最初膽怯的“我不會”到后來驕傲的“老師你看!”,孩子們在協作與分享中,綻放出了最絢爛的創意之花。

用陪伴作光,照亮心靈世界
如果說科技是硬核的知識賦能,那么心靈的關懷則是此次支教最溫暖的底色。支教團深知,成長不僅需要知識的澆灌,更需要情感的看見與回應。
一節特別的“影像啟思”課,通過一部治愈短片,引導孩子們用畫筆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一份匿名的“真心話問卷”,則成為了師生間最坦誠的溝通橋梁——“我最想老師知道我不是很差,也不是很好”,孩子們稚嫩的筆跡背后,是對理解與認同的深深渴望。在“寫給未來的我”活動中,孩子們認真地為未來的自己描繪藍圖、封存夢想。
活動的最后,一場精心準備的“一對一心聊”悄然進行。志愿者們化身傾聽者與大朋友,與孩子們席地而坐,分享彼此的成長故事。當山路漫長的煩惱被傾聽,當未來的夢想有了回聲,一顆顆純真的心靈被溫柔照亮,也為他們注入了走出“心中大山”的勇氣。

以山海為約,共續未來新篇
三天的時光雖短,但播下的種子已然生根。結營儀式上,當師生共同唱響《小美滿》時,為這段旅程畫上了一個溫暖的逗號,而非句號。
“數字星光·E啟未來”不僅是一次短暫的線下相聚,更是一份長久的承諾。此次支教成功為中國海洋大學信息學部與牛孔鎮中心小學搭建起了穩固的橋梁。未來,支教團將依托“云端課堂”,持續輸送優質的計算機課資源,建立起“短期線下實踐+長期線上陪伴”的長效幫扶機制。
從青島之濱到綠春之南,這是一場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教育幫扶的真諦,不只在于知識的傳遞,更在于夢想的點燃。當科技的星光照亮了孩子們求知的眼眸,這束光,便匯聚成炬,終將引領他們跨越山海,奔赴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